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孩子患有哮喘,需要限制运动吗?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作者:牛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阅:罗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哮喘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运动是部分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很多家属为避免孩子哮喘发作,限制孩子的各类运动。这种做法正确吗?

其实,规律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对哮喘患儿和正常儿童的健康都有益处,且在哮喘症状控制和心理健康方面有积极作用。在合理管理和预防措施下,大多数哮喘儿童可以安全参与运动。因此,应鼓励哮喘儿童参与科学、规律的运动。

一、运动对哮喘儿童有哪些益处?

合适的规律运动对哮喘儿童的管理有正面作用。

1.增强心肺功能

适度运动可改善肺活量、增强呼吸肌力量,有助于改善哮喘控制水平,减少夜间哮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提升免疫力

规律锻炼能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感染是哮喘常见诱因)。

3.促进心理健康

适度运动可缓解因过度限制导致的焦虑和自卑。在集体运动过程中可避免社交障碍,提高社交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二、过度限制运动对哮喘儿童有哪些危害?

1.影响身体功能

心肺功能下降:长期限制运动会导致心肺适应性降低,可能加重哮喘儿童的运动耐量不足,导致其身体越来越差,哮喘更难控制。

肥胖风险上升:活动不足可能引发体重增加,而肥胖本身会加剧哮喘症状和呼吸负担。

骨骼肌肉发育滞后:青春期前缺乏负重运动可能影响骨密度积累,增加未来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2.心理社会适应障碍

自我效能感降低:如果哮喘儿童经常被禁止参与集体活动,易产生“病态认同”,影响抗病信心建立。

社交隔离现象:无法参与同龄人游戏可能导致孩子社交技能发展滞后,特别是学龄期儿童更为明显。

焦虑情绪固化:过度保护可能强化孩子对运动的恐惧。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哮喘患儿运动时需注意哪些风险?

尽管运动有益,但需注意以下风险场景。

1.未控制的哮喘

若近期频繁发作、夜间咳嗽或日常活动受限,应暂缓剧烈运动。

2.运动诱发性哮喘

部分儿童在剧烈运动后出现喘息、咳嗽,需进行针对性地预防。

3.环境因素

寒冷干燥空气(如冬季跑步)、花粉季户外运动、空气污染等可能诱发症状。

四、对哮喘儿童的安全运动建议

1.运动前准备

充分热身(10~15分钟),以多样化的低中等强度运动为宜,逐步提升强度。

确保哮喘处于稳定期,遵从医嘱使用哮喘控制类药物(如吸入激素)。

既往曾有运动诱发支气管痉挛的孩子,运动前15~30分钟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一种快速缓解哮喘症状的药物,比如沙丁胺醇)或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福莫特罗(一种哮喘控制类药物,比如信必可)吸入剂预防发作。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吸入器等),确保监护人或教练知晓急救方法。

2.选择适宜的运动类型

推荐:游泳(温暖湿润环境)、步行、骑行、瑜伽、团队间歇性运动(如足球、篮球)。

谨慎选择:长跑、冰雪运动等高强度持续运动(需经心肺运动试验评估个体耐受性)。

3.环境与装备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40%~70%时,人体感觉最舒适。避免寒冷干燥、高温高湿或污染环境。冬季户外运动时,可让孩子佩戴保暖口罩,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

规避过敏原:哮喘患儿多为易过敏体质,哮喘患儿应根据自身过敏原致敏情况,在不同季节和时间选择适宜的运动环境。过敏原规避清单见下表。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4.观察运动中的反应

若出现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立即停止运动并使用急救药物,如吸入型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一种快速缓解药物,如沙丁胺醇)。

若运动后出现持续不适,需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有氧运动不宜突然停止,可在运动内容结束后进行5~10分钟的整理活动,使心率逐渐下降。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五、哮喘儿童不适宜运动的情况

当哮喘儿童存在哮喘急性发作风险时,比如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患有呼吸道感染,暂时不适宜运动。哮喘控制2周后,再酌情恢复运动。

六、出现运动诱发哮喘,家长该如何处理?

1.停止运动

动作:立即停止当前活动,避免继续加重气道刺激。

体位: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身体略前倾,此姿势有助于放松肩、颈肌肉以利呼吸。

2.急救用药

药物种类:首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按照《中国哮喘儿童运动处方专家共识》建议,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100μg/喷),<6岁儿童每次剂量为3~6喷,≥6岁儿童每次4~10喷,吸入20分钟后若症状缓解不理想,应再给药1次。

6岁以上儿童可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福莫特罗吸入制剂(如信必可),每次1~2吸。

3.观察

有效缓解:通常在用药后5~15分钟症状(喘息、胸闷)开始减轻。

无效或加重:若用药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口唇发绀、意识模糊、无法说话等严重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送医。

4.送医

出现下列任一情况时,应立即就医:①发作时无条件进行院外治疗;②喘息明显、憋气、呼吸困难(呼吸时锁骨或肋间隙明显凹陷)、烦躁不安、说话困难(仅能吐单字)、嗜睡或意识模糊;③急救药物无效,呼吸困难持续加重,或改善数小时后再次加重。

七、发作后的观察与管理

1.休息与恢复

症状缓解后至少休息1小时,避免当日再次剧烈运动。

2.记录发作情况

记录发作诱因(运动类型、强度、环境)、药物使用效果,为后续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后续就医建议

若频繁发作(每周≥2次),需就医评估哮喘控制水平,可能需要调整长期控制药物(如吸入激素)。

因此,哮喘儿童不需要完全限制运动,但需在病情稳定、预防措施到位的前提下科学锻炼。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提升自信心。关键是通过药物控制、环境管理和个体化方案降低风险,并在医生指导下动态调整。

参考文献

[1]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工作委员会,等. 中国哮喘儿童运动处方专家共识[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8):563-571.

[2]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工作委员会,等. 中国儿童雷暴哮喘专家共识[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4,39(5):321-326.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大思快跑
庶吉士级
已阅
2025-07-21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大学士级
2025-07-22
橙翠陈丹
少傅级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