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矢志创新发展 共绘科技蓝图——河北区第39届科技周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海河北·科普荟
原创
“海河北·科普荟”是天津市河北区科普工作核心品牌。
收藏

【科协动态】矢志创新发展 共绘科技蓝图

——河北区第39届科技周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感受科技魅力·领悟科学精神

2025年盛夏,河北区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在区科协的统筹组织下,精心策划第39届科技周系列活动,全区84场重点科普活动覆盖产学研用全链条,5万余人次在互动中感受科技魅力、领悟科学精神,真正实现“科技为民、科普惠民”,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01 **科技盛宴启新篇,**创新成果在全域“活”起来

通广科技园内热潮涌动——河北区第39届科技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在此启幕。市科协、区委区政府领导与60余家企业代表齐聚,以“向‘新’提‘质’·产研共进”为纽带,串起一场“科技+产业”的深度对话。

启动仪式上,市科协领导点赞河北区“数字经济+航运经济+商贸文旅”引领下的科创成效,寄望以科技周为契机擦亮“全域科普名片”;区科协与精诚医生集团签约,为2025年认定的5家区级科普教育基地正式授牌,全区科普阵地增至17家;区老科协聘请市医师协会会长张建宁为名誉顾问,为医疗科普注入专业力量。

科创服务专题讲座中,市科协科创部以“汇资源、架桥梁、促转化”为钥,为企业解锁科技经济融合路径;联合区科技局开展第二十三期“津英汇”生物科技产业微论坛活动,天津市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马吉飞教授聚焦“动物医院与人畜共患病防控”,3家生物科技企业同步路演,推动技术与产业“双向奔赴”。活动尾声,与会人员调研天津大道生物科技公司,将“科技+产业”共识转化为实践动能。活动获新华社、天津科协、海河之北等刊发报道点击量超20万。——这场“向新”之约,让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企业车间融入城市发展。

02 **协同共筑科普网,**多元联动在服务“准”起来

科技周不仅是“高大上”的科技展示,更是“接地气”的民生服务。区科协发挥科普主阵地桥梁作用,广泛走访调研,深度挖掘优质科普资源,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发动全区多部门联动,围绕群众需求打出“科普组合拳”,让科学服务从“单向输出”变为“精准滴灌”。

区科协联合区档案馆举办“党领导下的天津科学家”主题展览,于敏、张伯礼等20余位本土科学家的奋斗故事,让在校大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读懂“爱国、创新、求实”的科学精神;区应急管理局联合钟书阁打造“安全小卫士成长之路”活动,200余组家庭在实景探险、逃生演练、读书分享中,将“防灾知识”从手册搬进生活;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电子秤专项检定科普,为复兴茶叶市场42台秤“体检”,同步推广“定期检定+动态监测”机制,让“公平秤”成为民生保障的“标尺”;区卫健系统联动天津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开展“科技赋能健康 共筑卒中防线”健康咨询义诊,为患者定制个性化健康方案;天津市第二医院围绕“孕期健康”主题举办科普义诊,产科专家现场讲解孕期营养管理、产检关键指标解读等实用知识,让“科技+健康”守护更贴近孕产期日常;河北消防支队聚焦“小单位小场所”安全痛点,开展端午节前消防安全专项行动——沿街商铺“体检”、社区小作坊“指导”、微型消防站“拉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覆盖2000余人次;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举办“六五环境日”环保设施开放活动,三场特色体验覆盖水质监测、实验室操作等场景,让200余名参与者在“看、听、触”中提升环保意识——科技周的“服务网”,正以更细的针脚织就民生温度。

03 **少年智创向未来,**科学种子在实践“萌”新芽

青少年是科技的“未来合伙人”,本届科技周以“实践+体验”为钥,区科协联合区教育局组织专家资源走进多所学校,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孩子们打开科学的“任意门”。在活动组织开展中,区科协干部注重加强与相关中小学的联系对接、指导服务,确保各项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活动由市科协统筹支持,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走进多所学校,焦维新教授在河北区第二实验小学以“探索星辰大海”为题,用“卫星小跟班”“太空趣事”等趣味比喻,让航天知识“活”起来;朱定真教授在靖江路小学的“气象课堂”,通过造船实验、植物园观察,让“风云变幻”可触可感。天津市第二中学36名师生探访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在钱学森手稿前致敬科学精神,在桥梁承重实验中解锁“万物皆有力”的奥秘;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河北中学组织学生走进新天钢钢铁集团、长芦盐场,在“一键炼钢”的数字操控中、在“盐山”到“盐产品”的现代化工艺里,见证“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力量——这些“走出课本”的探索,让科学的种子在少年心田生根,终将长成“科技报国”的栋梁。

04 **科普浸润生活圈,**智慧服务在身边“触”可得

科技周的“最后一公里”,藏在社区的烟火气里。在区科协的指导下,各街道、社区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让科学从“高冷”变得“亲切”。

王串场街秀茵明居社区开展“知旧焕新‘巷’约‘绿’动”活动,50余名居民将废旧轮胎彩绘为花盆、鸡蛋托盘制成挂件,在“科普+实践”中践行无废理念;月牙河街的“AI赋能 智启未来”活动,让社区工作者现场操作DeepSeek软件,在文档处理、数据分析中解锁“办公提效”新技能;建昌道街组织居民参观迪空间科技体验馆,通过VR设备体验航天模拟、智能机器人互动等项目,在“科技+体验”中感受前沿科技魅力;鸿顺里街联合天津二中初中部的“中医药文化课”,社区卫生院大夫讲解中医药发展史,示范养生操,学生动手制作中药香囊,让“国医”从书本走进生活;江都路街的“学急救知识·为生命护航”培训,通过模拟人演示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50余名居民“手把手”学技能,纷纷感慨“关键时刻能救命”——科技周的“生活圈”,正以更温暖的姿态,让科学成为每个人的“日常必修课”。

从企业车间的产学研对接,到校园课堂的科学家精神传承;从社区广场的应急救护培训,到街道活动的旧物重生实践,河北区第39届科技周用一场“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互动”的科普盛宴,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答卷。未来,河北区科协将继续以科技周为契机,深化“海河北·科普荟”品牌建设,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比翼齐飞”,让科技之光点亮更多人的生活,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河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