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浙江5岁的乐乐(化名)突然持续低烧、食欲不振,全身关节隐隐作痛,并且****淋巴结肿大。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时,**竟被确诊晚期恶性肿瘤!
据乐乐妈妈回忆,一个月前,**在给孩子洗澡擦脖子,他抬头的瞬间,看到脖子上有个小疙瘩。**当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赶紧伸手去摸,真的摸到一个小硬块!
“是蚊子咬的?还是撞到了?”乐乐妈妈仔细观察后发现,并不像是蚊子包或者撞伤了,更像是淋巴结。联想到乐乐那几天持续低烧、食欲不振、全身关节隐隐痛……乐乐妈妈上网搜索这些症状,被搜索结果吓一跳,有人说是普通炎症的,甚至还有提到“肿瘤”“白血病”等字眼。
于是,乐乐妈妈立即带乐乐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莫干山院区就诊。
**在经过医生查体、B超检查、穿刺活检等系列检查后,得出结论:癌细胞已经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和骨骼,****确诊为四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一种凶险的晚期恶性肿瘤,**情况非常凶险。
乐乐家人内心非常崩溃:以为只是普通的淋巴结,带他来医院看也是抱着看下比较安心的心态,为什么真的会是肿瘤?
而像乐乐妈妈这样,发现孩子身上莫名肿起淋巴结的家长不在少数。
什么是淋巴结?
淋巴结是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主要分布于人体颈部、腋下、腹股沟区、肠系膜等部位,是人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防御系统,它们遍布全身,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哨兵”,时刻监视着身体的健康状况。
当身体受到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侵袭时,淋巴结就会迅速反应,肿大起来,像是一个勇敢的战士,挺身而出,与病菌作战。
儿童淋巴结为什么会肿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王金湖介绍,淋巴结肿大本身不是病,而是一个信号!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
1.细菌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龋齿、牙龈炎、中耳炎、鼻炎、头颈部皮肤脓疱疹等);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风疹、幼儿急疹、手足口病、EB病毒感染、猫抓病等通常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原发感染症状)。
淋巴结肿大资料图
2.身体免疫反应:疫苗接种(如卡介苗接种后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能轻度肿大);早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但通常会伴有其他特征性症状(如持续高烧、皮疹、眼睛红、关节肿痛等)。
3.其他少见但需警惕的原因: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转移性肿瘤(特点是淋巴结肿大进展快、体积大、质地硬、无压痛、活动度差、成串或融合成团,常伴有不明原因发热、盗汗、消瘦、乏力、面色苍白、肝脾肿大、皮肤瘀点瘀斑、全身疼痛等症状)。
淋巴结多大算异常?
淋巴结呈球形或椭球形,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在健康的学龄期儿童中,大约 38%-45%都可以触及淋巴结。所以,摸到1-2个淋巴结不用害怕。新生儿及儿童大部分区域的正常淋巴结最长直径不超过1cm。
不过,新生儿出现淋巴结大于1cm,大于1月龄儿童淋巴结大于2cm 时,就需要考虑存在淋巴结肿大。
什么样的淋巴结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儿童长淋巴结比较常见,但也因此常被忽视,一些肿瘤患儿来医院就诊时已经很后期了。
医生提醒,**如果孩子长淋巴结进展快、体积大、质地硬、无压痛、活动度差、成串或融合成团,还伴随持续低烧、关节疼痛、食欲不振、日渐消瘦等症状的,**家长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排查。
家长如何判断是否需就医?
观察淋巴结关键指标:
大小:直径超过2厘米,或进行性增大。
质地:坚硬如石头或固定不活动。
伴随症状:持续高热(≥3天)、夜间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瘀斑等。
检查建议:
血常规、C反应蛋白判断感染类型;
淋巴结B超评估结构;
持续肿大需排除结核、EB病毒等,必要时进行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