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了一辈子的吴老伯从未想过,一盘简单的隔夜豆角炒饭,竟让他和孙儿双双中招。孙儿吃得少,吐了几次便无大碍;而他因食用较多,不仅出现剧烈呕吐、腹泻,更逐渐陷入昏迷,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
万幸的是,经过泉州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余天的全力抢救,吴老伯最终转危为安。
AI生成图片
食用隔夜豆角炒饭 老人多脏器衰竭
泉州一院ICU团队 20余天抢回一命
永春73岁吴老伯平日身体硬朗,生活十分节俭。6月23日,他用隔夜豆角做成炒饭,与孙儿一同食用。孙儿当即呕吐数次,好在吃得不多,吐完后便无其他不适。但吴老伯的情况却严重得多——因食用量较大,当天就出现剧烈呕吐与腹泻,每日排水样便多达10余次,随后逐渐陷入昏迷。
家人发现后,立即将吴老伯送往当地医院。此时,他的血糖仅为0.9mmol/L,远低于正常人空腹血糖3.9mmol/L的标准。尽管经抢救暂时清醒,但其全身多脏器已出现功能衰竭,随后被紧急转诊至泉州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入院检查显示,吴老伯的病情极为危重:肝脏严重受损,转氨酶超出正常值300倍,胆红素升高10倍,确诊为中毒性肝病;肾脏功能衰竭,陷入无尿状态,肌酐飙升至521μmol/L(正常数值应低于104μmol/L);凝血功能完全紊乱,血小板数量锐减;同时因脓毒血症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结合详细病史与辅助检查,医生最终确诊吴老伯为食物腐败变质叠加豆角类食物中毒。
泉州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立即展开救治,通过抗感染、床边血液透析(CRRT)、护肝解毒、输血改善凝血功能及营养支持等一系列治疗,经过20多天的精心照料,老人的各项脏器指标逐渐好转,成功脱离危险并转出ICU病房。
经20余天的紧急救治,老伯转危为安
一盘隔夜豆角炒饭 为何暗藏致命风险?
一盘看似普通的隔夜豆角炒饭,为何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泉州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蔡荣达主治医师解释,这盘炒饭暗藏多重健康“杀手”:
**豆角毒素叠加:**未煮透的豆角本身含有皂苷、血球凝集素等毒素,隔夜存放后毒素浓度可能翻倍,食用后会破坏红细胞、引发溶血及肝肾功能衰竭。
**细菌疯狂繁殖:**米饭和豆角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蜡样芽孢杆菌便会大量滋生,产生耐热肠毒素,食用后可导致剧烈呕吐、脱水休克、脓毒血症等。
**亚硝酸盐剧增:**叶菜类食物隔夜存放时,其中的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24小时内增量可达10倍,易造成器官组织缺氧、多器官损伤。
有数据显示,夏季室温放置4小时的熟豆角,致病菌量能达到安全标准的1000倍!
夏季食源性疾病高发
老年人成为高危人群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食物易腐败变质,食源性肠道感染事件频发,其中生活节俭的老年人是高发人群。
蔡医生特别提醒:隔夜腐败食物堪比“高危毒物”,可能直接损伤肝肾功能。即便将食物放入冰箱,冷藏也并非“保险箱”——低温只能延缓细菌繁殖,无法阻止毒素持续累积。切勿因过度节省而食用过期或隔夜食物,以免危及健康。
**小帖士——**这些食物隔夜易引发中毒
绝对禁止隔夜食用的食物:
**1. 豆角、芸豆等豆类:**毒素耐热性强,加热难分解,冷藏后毒性可能加剧。
**2. 凉拌菜、沙拉:**未经高温杀菌,放置6小时就可能滋生致命细菌。
**3. 溏心蛋、半熟蛋:**易滋生沙门氏菌,增加感染风险。
**4. 海鲜汤、贝壳类:**蛋白质腐败后会产生损伤肝肾的毒素。
需谨慎隔夜食用的食物:
纯肉类、根茎类蔬菜(如土豆、萝卜)、沸腾5分钟以上的汤羹,若需隔夜保存,需密封冷藏且存放时间不超过24小时,食用前需彻底加热。
食物中毒的家庭应急处理
若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每小时超过3次)、水样便等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及时催吐:用手指按压舌根催吐,尽可能吐净胃内容物。
**2. 补充电解质:**严重腹泻时,可适量饮用温水加少量盐和糖调配的电解质水,避免脱水。
**3. 保留样本:**留存剩余食物及呕吐物,便于医生明确病因。
**4. 紧急就医:**切勿自行服药,以免加重肝肾功能损伤,应立即送医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