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肝”为人先!人工肝治疗技术让肝功能衰竭女子重获新生

湖南医聊
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
收藏

近日,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成功应用人工肝技术(ALSS),将一名命悬一线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为更多面临肝衰竭风险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十万火急!危重患者命悬一线

“准备置管,启动人工肝。”重症医学科(ICU)主任、主任医师刘文峰沉着有力的声音穿透了ICU的空气,54岁的王女士(化名)因“肝硬化”在外院治疗无果转入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此刻全身皮肤如橘皮般黄染、意识模糊、生命体征极不稳定。

检查结果触目惊心,总胆红素数值直线飙升,远超正常值数十倍,凝血功能崩溃电解质严重紊乱——这是典型的急性肝功能衰竭。

每拖延一分钟,肝细胞坏死就多一分,生存希望就少一分。

(▲抢救现场)

刘文峰主任团队迅速做出决定立即行“人工肝”支持治疗,这是当时唯一能争取时间、逆转病情的希望,抢救指令下达,ICU瞬间转入高效运转模式。

医生们凭借过硬的血管穿刺技术,在极其不利的凝血条件下,精准、快速地为王女士完成了至关重要的股静脉置管,建立了体外循环的“生命线”,护理团队娴熟地安装复杂管路,确保这条连接生命的“管道”畅通无阻。

经过紧张有序的操作后,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王女士最危险的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显著控制,数值开始稳步下降,凝血功能和电解质紊乱也逐渐趋于稳定,人工肝治疗的成功实施将王女士从死亡的悬崖边拉了回来!

什么是“人工肝”?

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中,“人工肝”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种技术?

刘文峰主任介绍,“人工肝”并非制造一个机械肝脏植入体内,其全称为“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它的核心原理是体外血液净化,暂时替代受损肝脏的部分关键功能——尤其是强大的解毒功能。

本次采取的是组合技术:

血浆置换(PE): 通过血浆分离器,将患者的血液分离成血细胞(回输)和含有大量毒素(如胆红素、炎性介质、代谢废物等)的血浆。丢弃这些“毒血浆”,同步补充新鲜冰冻血浆,能快速、大幅降低血液中毒素浓度,迅速改善患者内环境。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这是在PE基础上的“深度净化”。将经过初步处理后的血浆,通过特殊吸附装置(包含胆红素吸附柱和血液灌流器)。胆红素吸附柱能特异性地强力吸附血液中过量的胆红素(黄疸的主要原因);血液灌流器则像一个高效的“毒素捕手”,主要清除多种中分子炎症因子等有害物质。两者联用,可以实现对血液毒素更深层次、更有选择性的清除。

“人工肝”的优点有哪些?

1.显著的治疗效果:众多临床实践表明,该技术能使危重肝衰竭患者的胆红素大幅下降,有效缓解皮肤黄染、瘙痒等症状,改善患者食欲,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广泛的应用范围:人工肝技术适用病症广泛,可用于严重感染所致的肝衰竭,助患者度过危险期;能改善肝衰竭肝性脑病患者症状;在肝肾综合征水肿、胆汁淤积性肝病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药物和毒物相关肝衰竭等病症的治疗中,同样发挥关键作用。

3.为患者争取更多机会:对于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人工肝技术能在等待肝源期间,暂时替代衰竭肝脏部分功能,稳定内环境,为手术创造更好条件,提高肝移植成功率。对于肝移植术后肝脏功能未恢复的患者,助力肝脏恢复。

“人工肝支持系统为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以及肝移植围术期的危重患者提供了生命支持。”刘文峰主任表示,“我们会继续努力,更好的救治患者,用先进技术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符忆源 成凤麒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评论
中气旋
太傅级
已经阅读
2025-07-24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大学士级
2025-07-23
大思快跑
庶吉士级
已阅
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