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武汉院士口述录 第四篇】曹文宣⑥

武汉教育电视台
原创
科学 人文 知识 智慧
收藏

五、砥砺初心,薪火相传

童年,梦想破土而出;青年,伴梦想御风而行;壮年,以梦为马,攀高远航;耄耋之年,曹文宣还是曾经那个怀揣梦想的少年,种在心中的信念丝毫未减。守护长江水生物,倡导人水和谐,这是曹文宣做得最浪漫的事,也是最幸福的事。而今,珞珈山麓、东湖之滨,曹文宣院士工作的地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就坐落于这里。曹文宣钟爱此地,不仅因为东湖景色秀丽,风景宜人,更因为这里有他一生挚爱的事业。他爱鱼儿、他爱江河湖泊,他对大自然的爱永无止境,这种爱也让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地奋勇前行。

我们搞这项科研工作,除了要证明采集标本河段里有什么物种,还一定要证明出它没有什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的老师刘承钊七十几岁还到野外去考察,我很敬佩他,他的为人、他的学识、他的品德一直都在影响着我。搞野外生态确实比较辛苦,但要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结合生产生活,解决与我国民生有关的一些问题,做一些实在的工作,就离不开野外生态的科研工作。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一定要到野外去接触实际,这样才能有灵感,不能光是在实验室去看别人的文章,这样没有办法创新。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总要有它的目的、意义,现在的社会,特别是年轻一点搞研究的人追求发表论文,发表论文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这没有很好地联系实际和解决具体问题,不光是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即便是理论上的问题,也应该深入研究的。2014年我给年轻人题过一幅字,说“做科研工作,既要有激情,又要有耐心”。我觉得敬业很重要,干什么工作没有激情,没有劲,当成完成任务,工作是搞不好的。每一篇学术论文、每一个新的学术观点都做到实事求是,万无一失,好比说裂腹鱼的鳞片很小,特别要数侧线上下鳞片的时候,那都是在解剖镜下用针挑着数的。一般是要求数三遍,没有差异就说明你看准确了的,那时候要求不能马马虎虎的。再就是要团结周围的人,要有团队意识。此外,对待工作要有耐心,要严谨,自己写的东西,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尽量用最充分的数据。我现在一直在坚持建设赤水河生态检测站,让更多年轻人,包括一些研究生,在那里搜集野外的资料,现场做一些研究工作,为他们的研究工作提供平台,年轻人是我们的希望及未来,我希望年轻人能到野外,让自己的科研做得更扎实。

我们常说创新,创新来源于什么?我觉得我在学校的时候受刘承钊先生的启发,他能够研究两栖类的生态,像蝌蚪的形态和生态,这就是很有特色的研究。我的导师伍老教导我,做研究工作要“ Original”,就是要开创性的、首创的,我们也经常考虑这个问题。特别是我现在也跟所里的年轻人讲,学生物的,应该到野外去,到野外去增长创新的思维,考虑一些在室内想不到的问题。很多院士都是在青藏高原锻炼出来的,都是在野外工作中激发创新的活力,在书本上看不到的或者其他没有想到的问题,可以在野外自然考察中发现。中国的知识分子要创新,要有自己的观点,这样,我们的学科才能领先于世界,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世界上挺起脊梁!

曹文宣院士有着给人启迪、催人奋进的榜样的力量,他有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还有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一辈继承老一辈科学家院士独特的精神气质,向着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建设科技强国继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