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三伏天的三重挑战!糖友该如何应对?

康迅网
打造多学科、多角度的富媒体形态医学信息传播平台。
收藏

今年以来的最强高温过程正影响我国多地或将遭遇同期罕见高温!7月20日,我们已经迎来了今年的入伏。高温高湿的天气下,中暑,中风等疾病频频发生,证明“热得要命”真不是一句玩笑。

对于年老体弱或存在基础慢性病的人群,对高温环境适应能力弱,尤其是我们的广大糖友们,如何能够平稳健康度过三伏天,还真是有一些注意事项,今天与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三伏天-**糖尿病患者的三重挑战

**1、血糖波动高温对代谢的影响:**胰岛素吸收加快,高温皮下血液循环加速,可能导致胰岛素(尤其是短效胰岛素)吸收过快,引发低血糖风险。

**能量消耗增加:**高温时人体散热需求增加,基础代谢率可能升高,糖分消耗增多,易出现血糖波动。

**脱水与血液浓缩:**出汗增多若未及时补水,会导致血液浓缩,血糖值相对升高,严重脱水还可能引发应激反应,促使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分泌,进一步升高血糖。

饮食与生活变化:炎热可能导致食欲减退,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诱发低血糖,或转而摄入高糖冷饮、水果,导致餐后高血糖。

**运动量减少:**因高温减少户外活动,能量消耗降低,血糖可能升高。

**睡眠与应激因素:**高温影响睡眠,睡眠不足会升高皮质醇水平,增加胰岛素抵抗。炎热还易引发烦躁、焦虑,应激激素分泌可能干扰血糖稳定。

2、****脱水中暑脱水时血液容量减少,血糖浓度相对升高,易引发高血糖甚至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中暑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进一步升高血糖。

**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增加:**1型或胰岛素严重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脱水可能加速脂肪分解,产生酮体,诱发DKA。

心血管负担加重:脱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加上高血糖对血管的损伤,易诱发心梗、脑卒中等急性事件。

**肾功能受损:**脱水可能导致肾血流减少,叠加糖尿病肾病基础,增加急性肾损伤风险。

**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出汗功能受损(如无汗或局部多汗),导致散热困难,更易中暑。

感知能力下降:神经病变可能减弱对口渴和高温的敏感度,延误补水时机。

电解质紊乱与代谢恶化:出汗过多丢失钠、钾等电解质,而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会加重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失常或乏力。

**3、感染风险高血糖环境促进病原体生长:**高温导致食欲下降、作息紊乱,可能影响规律用药或饮食控制,血糖波动增大。持续高血糖会削弱白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同时成为细菌、真菌(如念珠菌)的理想培养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

**高温高湿环境助长微生物繁殖:**出汗增多、皮肤潮湿,尤其皱褶部位(腋下、腹股沟、足部)易滋生细菌或真菌。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对瘙痒、疼痛不敏感,可能导致小伤口溃破后继发严重感染(如糖尿病足)。

**食物易变质:**夏季食物保存不当易引发胃肠道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低,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严重。

血液循环与免疫系统受损: 长期高血糖损害血管内皮,导致局部血流减少,感染后伤口愈合延迟。

三伏天-糖尿病患者咋应对三重挑战

1、****血糖监测与药物管理注意血糖波动:建议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尤其是外出或运动前后。血糖仪存放要避免高温或阳光直射影响准确性。若血糖持续异常(如空腹>7mmol/L或随机血糖>10mmol/L且反复出现),应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药物储存与使用:胰岛素、口服药等需避光、避高温(胰岛素未开封时需冷藏,已开封的避免超过30℃)。外出携带药物时使用保温袋(避免直接接触冰袋)。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警惕低血糖: 高温下出汗、心慌等症状易与低血糖混淆,需及时测血糖确认。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以备急需。

2、****科学补水与饮食调整足量饮水,每天饮水1.5~2升(心肾功能正常者),以白开水、淡茶为主,避免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或酒精。建议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

3、****饮食清淡易消化多吃绿叶蔬菜、瓜类(如苦瓜、黄瓜)、低糖水果(如草莓、樱桃)。适量补充优质蛋白(鱼、豆制品),避免油腻、高盐食物(如烧烤、腌菜)。定时进餐,避免因食欲差而漏餐导致血糖波动。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防止腹泻或呕吐导致血糖波动。

**4、防暑降温与日常防护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在早晨或傍晚活动,避开10:00~16:00的烈日时段。外出时戴遮阳帽、穿浅色透气衣物,随身携带防暑物品(如小风扇、湿巾)。

**合理适量运动:**选择早晚凉爽时段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运动前后注意监测血糖。

足部护理: 三伏天易出汗,每天检查双脚有无破损、感染,保持清洁干燥。穿透气吸汗的棉袜和宽松鞋子,避免赤脚或穿凉鞋以防外伤。

**5、警惕并发症与急症预防中暑:**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可能掩盖低血糖,需立即转移到阴凉处,补充含盐饮品(如淡盐水)并监测血糖。若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或血糖异常升高、中暑等情况,需及时处理并就医。

**防治感染:**高温高湿易引发皮肤感染(如真菌感染)、尿路感染等,注意个人卫生,出现红肿、瘙痒及时就医。注意足部护理,防止外伤感染。高温易出汗,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光脚沙滩或地面高温可能烫伤足部,且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慢。

**酮症酸中毒(DKA)预警:**如出现呼吸深快、恶心呕吐、腹痛、意识模糊,可能为DKA,需立即送医。

**6、其他注意事项空调使用:**避免直吹,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5~8℃,防止感冒或血糖波动。

情绪管理: 高温易烦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应激性血糖升高。保证睡眠,可适当午休。调节情绪避免烦躁焦虑,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放松。

最后,我也要对家有糖尿病人的家属们说两句:很多糖友都是中老年人,愿意节俭过日子,舍不得用空调,电扇避暑。这样就增加了热射病即中暑的风险,作为他们的家人,如果发现中暑,一定要简单处理后及时就医:首先要做的是降温、脱离热源;需要合理补水,但不建议大量引用凉水,容易导致人体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也就是俗称的“水中毒”。喝水要少量、多次,分口喝,适当加些盐会有更好的效果;中暑后患者避免对空调进行直吹,因为会出现毛细血管迅速收缩,患者会伴有明显的寒战,体温骤增的情况。


都 健•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

•第三届“辽宁名医”

•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

评论
科普640e790af3588
学士级
已学习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