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河南40度高温,连蚊子都被热死了?

果壳自然
原创
探索万物之美,守护自然的丰富、独特与永恒。
收藏

河南连蚊子都被热死了。

上周,河南持续高温,多地气温突破40°C。有网友晒出室内地板上密密麻麻的蚊子尸体,引发全网热议。不少网友调侃称,高温也是有好处的,至少蚊子被热死了。

图片

但是这家里的蚊子也实在太多了|图源网络

但别高兴得太早。从整体和长期来看,气温升高,蚊子的问题将更加恼人

蚊子的致命高温

蚊子是变温动物,需要依靠外界环境来调节体温。大部分蚊子的温度舒适区在25~30°C之间,它们在这个温度区间最为活跃。

我们都知道蚊子不喜欢低温,这也是它们在冬天“消失”的主要原因。但其实,蚊子也不喜欢高温。白纹伊蚊、埃及伊蚊、淡色库蚊等蚊子,它们的吸血高峰期都在清晨和傍晚;而大中午烈日炎炎时,它们会像人类一样躲在阴凉的地方。

如果没得躲、暴露于高温环境下,蚊子有可能热死。以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包括我国南方)的埃及伊蚊为例,处于25°C、30°C和35°C的蚊子,其死亡率逐步上升。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在35°C的环境中,雌性埃及伊蚊和雄性的预期寿命分别为19.86天和14.9天;而在15°C下,预期寿命则延长到了38.59天和31.31天。蚊子在高温环境下会失水、代谢失控,最终可能因为生理机能崩溃而死。攀升至40°C的高温,对蚊子来说是致命的。

图片

埃及伊蚊 | James Gathany / Wikimedia Commons

高温还会直接影响蚊子的卵与幼虫的发育

蚊子的幼虫通常生活在池沼、水沟等水流静止的地方,它们常用尾端贴着水面倒立漂浮,利用腹部近尾端的呼吸管直接呼吸水面的空气。

实验发现,水温在26°C左右时,埃及伊蚊幼虫的成活率最高,能达到90.5%;但当水温超过38°C,它们的生存率会大大降低,在水温达到40°C时会全部死亡。到了蛹阶段,如果温度达到38°C,大部分蛹会变成“死胎”,只有11%的蛹能变成成虫。即使它们撞了大运活了下来,最后的成虫也会变得又小、又虚弱,而且不太活跃。

图片

蚊子幼虫 | ProjectManhattan / Wikimedia Commons

未成年阶段的温度,还会影响蚊子成年以后的体型和繁殖能力。在较低水温环境下长大的蚊子,成虫体型会更大。体型越大的蚊子繁殖力越高,这两年的高温下成长起来的,都是一茬繁殖能力低的小个头蚊子。

去年夏天高温不断,南方的朋友发现蚊子似乎变少了。这就是因为成年蚊子们热得没心思活动和繁殖,未成年蚊子们又被热得活不下来。在一些温度又高、降水又少的地区,积水和湿地都被蒸发干了,蚊子就算想产卵都找不到地方,它们的数量就更少了。

更长的蚊子季,更广的舒适区

既然蚊子害怕高温,那是不是随着全球变暖,我们可以不再遭受蚊子的困扰?

答案恰恰相反——如果不是气候变暖,北方可能压根就没这么多蚊子。

世界上已经发现的蚊子有3600多个种和亚种,中国有370多种,包括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淡色库蚊等,大多生活在南方。例如我们常说的“花蚊子”白纹伊蚊,它们原本生活在东南亚国家,经过海上贸易传到我国,主要在广东、广西和云南活动。但近年来,它们在北方变得越来越常见。

图片

花蚊子本人 | James Gathany, CDC / Wikimedia Commons

蚊子向更高纬度、更高海拔扩张,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过去对蚊子来说过于寒冷的温带地区,如今也逐渐成了它们的舒适区。之前,芬兰境内发现了一种过去并不生活在这里的蚊子,科学家担心,随着全球变暖,可能会有越来越多南方的物种入侵北方地区。

气候变暖还延长了“蚊子季”。

就拿河南来说,今年4月,河南就出现了35°C以上的高温,全省平均气温较往年同期高了3.7°C。全球变暖之下,春季升温可能来得更早,秋季降温可能来得更迟,适合蚊子活动和繁殖的日子得以延长。当暖冬来临,一些地区的朋友恐怕还能在冬季见到这位夏日的老朋友。

图片

有时候也会在冬天见到蚊子 | James Gathany, USCDCP / Wikimedia Commons

而且,全球变暖不仅是气温升高,还伴随着更频繁、更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当暴雨和洪涝灾害发生时,大大小小的积水就会成为蚊子繁殖的温床。而在干旱地区,人们也可能会用各种容器储水,同样可能滋生蚊虫。

再退一步讲,虽然现在的高温可以热死蚊子,但我们无法知道,蚊子未来会不会演化出耐高温的特征——毕竟蚊子只能存活一两个月,更新换代很快,这有利于它们更快地适应气候的变化。

高温的蝴蝶效应

蚊子的出现,不仅仅是咬人和嗡嗡叫那么简单。

蚊子是杀人最多的动物,它们携带病毒、寄生虫或其他病原体,通过叮咬传播疾病。主要有三类蚊子会传播疾病:库蚊、伊蚊和按蚊,它们传播的疾病包括疟疾、丝虫病、黄热病、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

随着全球变暖,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蚊子活动范围的变化,将导致全世界无数人面临感染蚊媒疾病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这些疾病以前属于严格的热带疾病,现在却正向着高纬度地区,比如加拿大和北欧传播。这些疾病此前没有在高纬度地区传播过,因此更有可能在人群中发生大规模的流行。

图片

疟疾快速诊断测试 | USAID / Wikimedia Commons

202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和1970~1999年相比,到2070年,面临疟疾和登革热风险的人群可能会另外增加高达47亿,而且这些蚊媒疾病将在已经消失的地方重新出现。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显示,即使经济条件和公共卫生水平不断进步,从2030年到2050年,气候变化依然可能导致额外的6万人死于疟疾。如果算上非致命的蚊媒疾病,更多人将受到慢性病的影响。

换句话说,高温暂时杀死了蚊子,但全球变暖却让蚊子以及随之而来的蚊媒疾病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全球变暖引发的问题,往往都有这样的“蝴蝶效应”——表面上看,气候变暖只是温度上升,只是我们不得不迎接一个更漫长、更炎热的酷暑;但其背后层层放大的连锁反应,却可能引发一场巨大的风暴。

除了蚊子,蜜蜂也是高温的受害者。

在这几年夏季的连月高温中,很多欧洲国家都观察到了蜜蜂连续死亡的现象,而且死去的大部分是雄蜂,它们死去时生殖器都暴露在外。雄蜂对温度十分敏感,高温的压力之下,雄蜂们的自然反应是射精,然后死去。

图片

在高温压力下射精死亡的雄蜂,生殖器露在外面 | Emily Huxter

42℃的气温之下,有50%的雄蜂会在6个小时内死亡,但是只需要暴露在42℃中2小时,雄蜂射出的精子里就有三分之一会死亡。就算雄蜂熬过了高温,它的生育能力也会受损。

在高温下,蜂后比雄蜂的存活能力更强,它们可以在38℃以上的环境里呆2小时以上。蜂后身上有受精囊,在交配时可以将精子存放在里面保存1到3年,虽然蜂后可以在热浪之中勉强存活,但它体内存放的精子质量却会大大降低。

等热浪过去,蜂后没了优质的精子,交配机会也变少了,可能会导致整个蜂群的崩溃依赖蜜蜂授粉的植物也会遭殃,其中有不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养蜂人们可能不得不从别的地方进口新的蜂后,增加蜂群的遗传多样性,让它们适应更高的温度。

图片

很多植物的授粉都靠蜜蜂 | Alison McAfee

另外,高温也会影响大黄蜂、黄蜂、甲虫和飞蛾等昆虫的繁殖能力。科学家发现,和上世纪相比,在北美特定地点看到大黄蜂的几率降低了46%,在持续高温下一些大黄蜂物种可能面临局部灭绝。

而且,与蚊子不同,蜜蜂等昆虫的繁殖周期以年为单位,快速的环境变化让它们来不及适应,有可能走上灭绝之路。

图片

逐渐减少的大黄蜂。它们体型大,而且毛绒绒的,原本是为了适应温度较低的环境,比如温带和极地 | Antoine Morin

蚊子被热死,不过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预警——连年增高的温度带来的后果,总有一天要波及人类自身。

参考文献

[1]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0.584846/full

[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0022191068900188?via%3Dihub

[3]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58824

[4]https://academic.oup.com/jme/article/50/4/838/890791

[5]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MSK199701024.htm

[6]http://www.bmsw.net.cn/CN/abstract/abstract14048.shtml

[7]https://www.lowyinstitute.org/the-interpreter/what-climate-change-means-mosquito-borne-diseases

[8]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69630

[9]https://news.ufl.edu/2019/03/mosquito-borne-illness/

[1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2-03092-7

[11]https://theconversation.com/extreme-heat-waves-threaten-honeybee-fertility-and-trigger-sudden-death-178504

[12]https://www.cbc.ca/news/science/bumble-bee-heat-waves-1.5453156

[13]https://www.scielo.br/j/rbent/a/Twj8n8fN3S8tCbzVwHFHfvF/?lang=en

[14]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9198515/

[1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6316560/

作者:猫吞,麦麦

编辑:翻翻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评论
科普.卫红
进士级
文章的价值在于将微观生物反应与宏观生态影响结合,提醒人们:气候变暖的“蝴蝶效应”远超“更热的夏天”,其对生态链和人类健康的冲击正在逐步显现。
2025-07-23
徐合国
进士级
当我们在为暂时摆脱蚊子困扰而感到庆幸时,更应该关注其背后的气候变化问题,从自身做起,践行低碳生活,为减缓全球变暖贡献一份力量。
2025-07-23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大学士级
保护环境,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针对蚊子、蜜蜂被晒死时间,严重影响了食物链有利循环,给生态平衡造成不利影响,呼吁人类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