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将某种食物当作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时所产生的反应,可由进食或接触该食物而引起,有时吸入食物碎屑也可引发。大多数过敏反应发生在进食或接触食物后5分钟-1小时内,可重复发生。
食物过敏患病率与年龄有较高的相关性,婴幼儿患病率更高,约为6~8%,随后逐渐下降,到儿童晚期,患病率为3~4%。大部分食物过敏患儿随着年龄增长在儿童期可以得到缓解,但仍有一部分儿童处于持续过敏状态,持续过敏更容易发生在那些对花生、坚果、鱼和贝类过敏的儿童。食物过敏儿童日后发生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风险较高。
哪些食物容易引起孩子过敏?
最常引起过敏的食物有:
奶及奶制品,如冰淇淋或奶油等
蛋类
小麦
大豆
花生
木本坚果,如杏仁或腰果
鱼肉
贝类,如虾或牡蛎
芝麻
儿童食物过敏有什么表现?
儿童食物过敏的症状可轻可重,具体表现因人而异,且同一人不同次过敏反应的症状也可能不同。儿童食物过敏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主要累及皮肤、消化道、呼吸道、心血管。
皮肤表现包括:荨麻疹(皮肤上隆起的风团,瘙痒剧烈)、皮肤发红或肿胀、湿疹、皮炎等;
消化道表现包括:口腔、咽部的发痒肿胀(口腔过敏综合征)、呕吐、腹泻、肠痉挛/腹痛、便血、慢性便秘、贫血、全身浮肿/低蛋白血症、发育迟缓;
呼吸道表现包括:鼻炎(流鼻涕或打喷嚏)、喘息、急性喉部水肿、呼吸困难等;
心血管表现包括:低血压、过敏性休克等。
临床案例:小婴儿牛奶蛋白过敏
1月8天小女婴,间断大便带血丝22天就诊于消化科。患儿出生后大便5-6次/天,大便稀糊状,间断带粘液及血丝,纳奶、精神好。生后有湿疹史,一直母乳喂养。患儿查便常规可见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便培养没有细菌感染,胃肠道超声未见明显异常;门诊拟诊: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致敏原:牛奶蛋白)。治疗上给予食物回避+食物激发:首先停母乳喂养,换用氨基酸配方粉喂养2周,患儿腹泻、便血缓解(回避有效);再次添加母乳喂养,患儿再次出现腹泻症状(激发阳性),确诊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持续氨基酸配方奶喂养,患儿无腹泻、便血症状,生长发育好。
严重过敏反应有什么表现?
严重过敏反应发病迅速,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甚至危及生命,食物是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最主要诱因,尤其是鸡蛋、牛奶和坚果。严重过敏反应多伴有皮肤黏膜表现,少数可仅表现为单一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症状,如:
咽部肿胀、严重的上气道梗阻
喘息、顽固性咳嗽或呼吸困难
频繁呕吐或腹泻
低血压、头晕或昏倒
休克甚至死亡
食物过敏应该如何应对?
食物过敏临床治疗主要包括严格避免摄入过敏的食物,及时识别和治疗食物过敏。做好健康教育和营养支持,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
回避过敏食物
合理回避过敏食物是食物过敏治疗最主要的方法,但不应过度回避饮食,在正确诊断食物过敏及确定过敏原的基础上,最小限度避食。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配方粉喂养者可用深度水解配方粉或氨基酸配方粉进行替代喂养。母乳喂养者需要母亲避食婴儿过敏食物,继续母乳喂养,而不是轻易停母乳。家长应仔细阅读混合食物制品的食物标签,避免无意摄入相关过敏食物。
长期进行饮食回避的食物过敏患儿应在专科医师和营养师指导下进行饮食替代,保证营养素的摄入,并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情况。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需要按照医生的医嘱执行,常用的药物是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
口服免疫治疗
口服免疫治疗可能降低意外食物过敏的风险。该疗法是指以可控制的方式摄入极少量食物,首先在诊所或医院治疗,以方便监测和治疗过敏,然后在家里每日食用。其目标是极缓慢地增加食物量,使患者对此种食物产生免疫耐受。每次加量都应在诊所或医院进行,该治疗有一定的风险。
食物导致皮肤过敏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需要回避有明确过敏的食物;衣物应为略薄、纯棉质地、宽松柔软;居室环境应凉爽、通风和清洁,勤换衣物和床单,尽量减少生活环境中的致敏原。
皮肤护理主要包括合理洗澡及润肤,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洗澡水温以32~38℃为宜,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浴后3分钟内立即使用润肤剂,效果最佳,每日1~2次。
医生可能会推荐西替利嗪或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口服治疗,有助于缓解瘙痒和荨麻疹等轻度食物过敏症状,药物治疗一定遵医生的医嘱执行。
食物导致严重过敏反应应该如何应对?
严重过敏反应的治疗包括避免进食过敏食物、肌注肾上腺素,及时识别和治疗严重过敏反应至关重要。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前往医院就诊。
严重过敏反应的首选用药为肾上腺素,如果有严重过敏反应病史的患者需随时携带该药以便及时治疗严重过敏。其他辅助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H1和H2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吸氧、静脉输液和体位等,但不能替代肾上腺素治疗。
如何预防食物过敏
回避过敏食物
不吃引起过敏的食物即可预防食物过敏,一小口食物也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
居家管理:过敏者远离食物制备区域,将过敏食物放置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清洁去除餐具、炊具和储存容器表面的过敏原等。
管理学校过敏:如果您的孩子有食物过敏,您需要给学校提供孩子的药物和食物过敏情况,避免孩子在学校误食过敏食物。
回避疫苗、药物和膳食补充剂中的过敏原:疫苗、药物和膳食补充剂产品(例如维生素、益生菌)中可能存在潜在的食物过敏原,包括牛奶蛋白、大豆、芝麻、花生、鱼或大豆油、牛肉或鱼明胶。疫苗也可能含有食物过敏原,如鸡蛋蛋白或明胶。鸡蛋严重过敏的患儿,不应接种黄热病和狂犬病疫苗。
外出就餐时将自身食物过敏情况告诉餐厅人员。
佩戴医用腕带以便他人了解孩子的过敏情况。
学习阅读食品标签
家长必须学会仔细阅读食品标签来避免食物过敏。化妆品和工艺品也可能含有各种食物来源的成分,包括牛奶、坚果油、小麦大豆和小麦。
鼓励母乳喂养
鼓励母乳喂养,避免在出生后第一周补充牛奶配方粉,以防止婴幼儿发生牛奶蛋白过敏。如果有需要,临时补充可选择捐赠母乳、深度水解配方粉以及氨基酸配方粉。
辅食引入婴儿饮食
国内外膳食指南建议,婴儿4~6月龄即可添加辅食,在生命的第一年里,饮食的多样性对食物过敏具有保护作用。
发生食物过敏后,家长如何应对
孩子发生食物过敏后,家长应该带着孩子立即医院就医,避免孩子再次接触或者进食过敏食物。
当孩子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如果有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需要立即使用!然后呼叫救护车前往医院急诊就诊,不要自行前往医院,因为患儿可能在途中昏倒或停止呼吸。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官德秀
审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吴捷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