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作为国民“头号杀手”的称谓就来自于近一半的心血管病死亡是高血压或是与高血压相关性疾病。高血压还是目前导致直接医疗费用最高的疾病,原因就在于高血压患者的人数众多,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有3亿高血压患者,每年还有1000万的高血压人群加入高血压队伍,患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之中。
更大的问题或是挑战还在于有近一半的高血压患者还处于不知晓状态,不知道自己正在身患高血压,那么,这群不知晓的高血压患者的防治话题将无从谈起。为什么会这样?关键还在于高血压非但是“头号杀手”,它还是一个“无声的杀手”。因为7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不会有任何自觉不适,就是有点自觉不适的高血压患者,往往也是轻微的头晕、颈项僵硬不适等,很容易忽略,过段时间这种不适感觉也就适应性消除了。为此,我经常与高血压患者强调的二个概念是:一是您的血压升高如有自觉不适,您是“幸运的”,至少是您身上安装了血压升高的“警报器”,能提示您去就诊而发现血压升高;二是高血压病的本质就是血压升高,而不是有什么症状或是不适,高血压病的诊断依据是血压水平。
说清楚了高血压的危害及其“隐匿性”,您应该明白主动监测早期发现高血压的重要性,实际上就一个策略:定期检测血压。如何做?我的建议是健康血压(指目前血压低于120/80mmHg)的成年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做到人人知晓血压。这个知晓包括二个层面,一是自己目前血压处于什么状态?是健康血压还是血压已经处于正常高值(血压在120-139/80-89mmHg),或是已经处于高血压(≥140/90mmHg);二是要知道自己的血压是否处于持续上升态势?
如果是处于高血压状态,我就要非常明确的告诉您,必须逆转升高的血压。只有将升高的血压逆转恢复健康血压,才能避免高血压对您健康的严重伤害。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高血压很可怕,它导致了一半人的死亡;高血压也不可怕,只要将血压控制达标,就是一个高血压病人也能实现与无高血压人群同样的健康结局。
非常明确的是高血压都可逆转。这里有三个层面的逆转:一是逆转根治,主要是指继发性高血压,如果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发疾病能尽早发现,并且是可治疗的,消除了原发疾病,血压也就回复正常了。最典型的就是肾上腺高功能腺瘤,尽早将导致血压升高的肾上腺腺瘤摘除,也就没有血压升高了。二是逆转控制,这是指多年的高血压长期没有控制,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动脉硬化,这种情况只能借助药物和非药物联合干预,实现长期或是终身的血压逆转控制,消除高血压导致的健康危害。三是逆转康复,这是最有意义的一种逆转,避免了长期降压药物的经济成本和降压药物的副作用等问题。逆转康复针对的是新发高血压人群,只要做到消除导致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基础上,采取以运动为主导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避免高血压的持续,多数新发高血压患者可以得到完全逆转康复。为此,三年前我还特别撰写《逆转:新发高血压可康复》一书旨在帮助读者。
逆转新发高血压,首先要强调三个概念:
新发高血压的定义和康复原理:2-3年内新发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还没有形成;
针对性消除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运动为主导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建议阳光下运动);
新发生高血压和新发现的持续性高血压的甄别:关键是做好定期监测血压。
为什么2-3年内的高血压可逆转康复?原因就是血压升高时间不是太长。高血压导致动脉硬化有个时间积累的过程。道理也非常简单:动脉血管壁有保护性的“压力感受器”,这个压力感受器能敏感地察觉到血流压力的大小。如果血流压力升高,它就会发出增强动脉血管壁的厚度的指令,以避免血管壁被过高压力冲破,这是生理性自我保护机制。但是,这种自我保护的结果同时导致了一个不良的结局,即血管壁的增厚。动脉壁增厚必然导致动脉弹性下降和脆性增加,物理学就非常容易解释弹性降低导致收缩压(高压)的升高,同时还导致低压的降低,即动脉弹性回缩力下降导致舒张压(低压)的降低。这也就是长期血压升高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结果:动脉硬化。
如何逆转新发高血压?做好二条:一是消除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这就要具体分析,个体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众多,但最重要的有四个:超重肥胖、盐吃的多(重口味)、过量饮酒和心理压力问题。咨询医生或是自己对照加以改变和消除。二是做好维护健康血压的生活方式,对维护健康血压来说,健身运动更靠谱。我强调维护血压健康的运动是阳光下运动。机制上是多方面的,包括增加机体活性钙的作用以及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和改善睡眠等。建议在每天太阳下山前1-2小时进行1个小时左右的阳光下健身运动,维护健康的血压。
能否实现逆转康复,还是要注意甄别是新发高血压和持续多年的新发现的高血压,甄别的办法只有一个:定期监测血压。
实际上,高血压非但可治,而且可防。预防高血压的基本策略也是在定期监测血压的背景下,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发现自己的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状态时,就是抓住了逆转康复的关键窗口期,采纳逆转康复血压升高的建议,管住嘴和迈开腿。维护健康体重特别重要,同时进行阳光下健身运动,逆转并维护健康的血压水平,健康生活一辈子。
作者:陈伟伟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资讯部 主任医师
审核:王 薇 北京安贞医院 脑血管病科 主任医师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