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护“脊”行动,保“柱”健康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作者:李 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栗晓静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曹富江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审核:徐云强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主任医师

班德祥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主任医师

人体的“脊柱大楼”由33块椎骨构成,分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成年后骶骨与尾骨骨化,实际可见26块,共同支撑躯干并保护脊髓。这些椎骨之间,通过椎间盘、椎间关节、椎间韧带以及肌肉的协同作用,维持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脊柱的功能多样且重要,它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内脏,保护脊髓,维持身体的平衡,同时支持着我们的运动功能。

近年来,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屡见不鲜。这些疾病的发生,往往与我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葛优躺”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不良原因:这种姿势看似舒服,其实不然。长期保持这种姿势,腰椎持续受压,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甚至可能导致脊柱畸形。

纠正:

——养成良好的坐姿保护脊柱健康,可通过变换姿势进行放松。

——注意脊柱的保护,尽量睡平板床,不宜久坐沙发。

——规律运动,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

2.长期伏案工作

不良原因:长期伏案工作的人,颈部肌肉群容易过度疲劳,颈椎间盘退化变薄,骨质增生,以致颈椎间隙逐渐变窄,或韧带关节松弛,压迫或刺激颈髓或颈神经根,导致颈椎病。

纠正: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适当运动和休息。伏案工作时应注意调整姿势,每隔30分钟要抬头远眺。使用电脑时,座椅的高度应适中,避免长时间低头。

自我功能锻炼:

——颈椎“米”字操:以头为笔,或者以鼻尖为笔,在自己的面前写一个米字。

——颈部对抗功能锻炼:把手掌放在头部后方的两侧,手掌用力做和颈部相反的肌肉对抗运动,保持10秒左右,可以明显缓解颈部不适。

——拿捏颈肌,按揉风池:将颈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风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次。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久坐不动

不良原因:久坐不动时,人体腰背肌和韧带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起腰肌劳损,甚至导致慢性疼痛或腰椎间盘突出。而且,久坐还会导致姿势变形,如弯腰、驼背、低头等,这些不良姿势会进一步加重腰椎和肌肉的负担。

纠正:动起来。每过半个小时,起身活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体操或伸展运动。此外,日常可以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运动,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拉伸肌肉,增强脊柱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避免久坐引起的腰部不适。

日常腰椎保健:

——伸懒腰,经常伸展和活动腰部可以放松脊柱,平衡腰部肌肉,防止腰肌劳损。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减轻腰椎的压力,降低腰椎疾病的风险。

——倒走,可以达到稳定腰部椎体的目的,使骨骼肌和韧带的平衡性更好。

——腰背肌功能锻炼,通过飞燕式、5点支撑、仰卧举腿等方法可以增强腰背肌力量,提高腰椎的稳定性。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4.“低头族”

不良原因:长期低头看手机,颈肩胸部肌群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引发颈椎小关节紊乱、颈椎病等。另外,低头不看路已频发各种意外。“低头族”已经成为脊髓损伤的高发群体。

纠正:抬头、抬头、抬头,让视线和手机尽量平齐。少看手机多运动,注意平时尽可能缩短低头时间,同时注意做颈椎操、颈部对抗功能锻炼等,强化颈部肌肉力量,缓解颈椎压力。

5.跷二郎腿

不良原因:这种坐姿容易导致腰椎与胸椎压力分布不均,压迫脊椎神经,引起腰背痛。跷二郎腿还会引起骨盆不正、旋转和脊椎骨扭曲,引起附着在骨盆和脊椎上的相关肌肉发生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骨盆和脊柱相关疾病。

纠正:

——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正确坐姿,避免久坐。

——松解和拉伸紧张肌群。

——矫正骨盆,恢复骨盆中立位。

6.弯腰提重物

不良原因:直膝弯腰搬提重物时,腰椎极易受到损伤,尤其对于骨质疏松者,易导致骨折。

纠正:提重物时的正确方法是蹲下、拿稳、再起身,尝试用腹部、臀部和腰背部肌肉一起发力。实际操作时就是深吸一口气憋住,保持背部不弯曲,臀部向内收紧的同时发力提起重物,提起来后再吐气。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弯腰提物小歌谣

双腿下蹲重心稳,腰背直立力均衡。

重物贴身手抓紧,腿部支撑稳如松。

腰臀腹腿齐用力,双手稳举物不倾。

护腰护背要牢记,健康生活乐无穷。

7.单手提重物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不良原因:单手提重物会导致腰椎受力不均,身体倾斜,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脊柱侧弯,加重肌肉劳损,同时加重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从而导致腰痛或腿部放射痛。

纠正:当单侧负重时,尽可能使用非惯用手,让脊柱承受的剪切力负荷更小。当我们需要承担生活的“重担”时,双手同时提举要比单手轮替提举造成更小的脊柱负担。

当我们在护脊行动中感到困惑或无法应对时,寻求专业医师或康复师的帮助非常重要。他们可以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以更好地保护脊柱健康。

保护好人体的“生命之柱”,才能享受更高品质、更有活力的生活。护“脊”行动防骨病,保“柱”健康享生活。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大学士级
2025-07-23
大思快跑
庶吉士级
已阅
2025-07-23
祥和123
学士级
已学习
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