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如何应对雨姑娘的“洪荒之力”

海南藏族自治州气象局
面向社会公众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
收藏

古人写雨,或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润,或是“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的轻快,我们喜欢绵绵细雨,乐于听雨颂雨,享受着雨带来的滋润与清爽,然而雨姑娘并不是永远都如此温婉,当她的“洪荒之力”爆发后,也会有“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突然,“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的滂沱,引起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对我们的生活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雨姑娘的洪荒之力,我们该如何应对。

暴雨,顾名思义就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很大的雨。我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达50.0~99.9毫米为暴雨。

2016年7月9~11日,海南州出现了暴雨天气过程 ,至7月11日08时全州共有98个测站出现了降水,其中出现50毫米降水量的气象站35个;出现25毫米降水量的气象站20个,最大降水中心在贵南县塔秀乡,降雨量为138.8毫米;共和县德胜村降雨量为126.0毫,2站降水量突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此次降水过程造成海南州多处道路塌方、中断,涵洞、桥梁、水利防洪工程被冲毁,大范围的草场、农田、林地被淹没,此次过程甚至导致两死两伤的灾情发生。

暴雨是洪水暴发、泥石流灾害的罪魁祸首,面对它们的来势汹汹,我们需要冷静对待。

洪水本义 “共水”。意为“多条水流汇合在一起”。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导致洪水灾害的发生。“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洪水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如同猛兽,淹没草地与粮田,吞噬人类与牲畜,冲毁建筑与工程。

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迅速向安全地方转移,或结合自身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泥石流的破坏性很强,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在户外活动时要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生活中,我们不免总会遇上暴雨天气,阻碍我们出门的脚步,淋散我们游玩的计划,但是在这个科技不断进步的社会,天气预报的模式越来越多,准确度也越来越高。暴雨有危险,出行需谨慎。“兵草未动,预报先行”。我们制定出行计划时应多关注天气预报,尤其是户外野营等更是要关注天气变化。

暴雨引发的灾害不计其数,深受其害的人群更是不计其数,在灾难还未来临之前,应该多学习自救知识,避免用时方恨少的遗憾。面对洪荒之力,等待求救,更需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