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鸟类家族再添新成员!橙头地鸫成为泉州第404种纪录鸟类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近日,泉州鸟类家族传来好消息,橙头地鸫被确认成为泉州市记录到的第404种鸟类,这一发现为泉州的生物多样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两次邂逅,见证珍稀鸟类身影

橙头地鸫的发现并非偶然。早在2024年9月3日,泉州市观鸟学会会员傅师伟老师就在清源山天湖栈道观鸟时,首次发现并拍摄、记录下了橙头地鸫的身影。

而在今年7月21日早上八点多,傅老师和家人一同前往清源山。到达天湖停车场时,由于刚下过雨,雾气十分浓重。原本只是打算在通往天湖的栈道上随意走走,但傅老师还是习惯性地随手带上了相机。就在从天湖往回走,距离停车场不到50米的栈道处,一只橙色小鸟突然从栈道左侧山边飞到了右侧的栏杆扶手上。傅老师立刻举起相机进行拍摄、记录,小鸟很快又飞到了左侧的山边。随后,傅老师又拍摄到了这只小鸟在山坡地上觅食和在树上停歇的照片及视频。凭借着以前在厦门和泉州清源山拍摄、记录过这种鸟的经验,傅老师基本确认它就是在闽南地区比较罕见的橙头地鸫。随后通过与《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对比,并经学会专家团队复核,确认其为橙头地鸫,今正式录入“泉州市鸟类名录”,为第404种鸟类。

**2、**独特的形态与习性

形态

橙头地鸫(英文名:Orange-headed Thrush,学名:Geokichla citrina),属于雀形目鸫科鸟类,是一种羽色鲜艳的地栖性鸟类,其头部、胸部和腹部呈亮橙色,极具辨识度。 它的体型在20-23厘米之间,体重为47-67克。雄鸟的前额、头顶、头侧、枕、后颈和颈侧是鲜橙棕色或橙栗色,其中头顶的羽色相对较深。背、肩、腰和尾上覆羽等上体为蓝灰色,两翅呈黑褐色,翅上中覆羽和大覆羽具有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横斑。喙为黑色,基部颜色较浅,腿是肉色。雌鸟和雄鸟相似,但上半身和背部为暗淡的绿褐色,翅膀和尾巴也是棕色。幼鸟从头部到背部呈暗橙棕色,带有模糊的斑点,脸部有深色条纹,翅膀上有双翼条纹,不同亚种之间在颜色和大小上存在差异。

繁殖在国内,橙头地鸫部分为留鸟,部分为夏候鸟。泉州市观鸟学会相关研究人员介绍,橙头地鸫在省内的繁殖情况研究较少,而这两次记录证实了该物种在泉州本地有夏季繁殖的行为。

习性在生活习性方面,橙头地鸫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地带的山地森林中,尤其喜欢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也会栖息在次生林、竹林、林缘疏林和农田地边的小块丛林里。它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具有地栖性,多数时候在地上活动和觅食,偶尔也会在树上活动。橙头地鸫性格胆怯,常常躲藏在林下茂密的灌木丛中,不容易被发现。不过它们善于鸣叫,鸣声甜美清晰,而在告警时则会发出高声刺耳的哨音 “teer-teer-teerrr”。其食物主要包括甲虫、竹节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也会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此次橙头地鸫被确认为泉州市第 404 种鸟类,不仅丰富了泉州的鸟类种类记录,也从侧面反映出泉州清源山等区域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为这些珍稀鸟类提供适宜的栖息和觅食场所。相信在未来,随着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泉州还会迎来更多新的鸟类成员,让这座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多样。

评论
高金路
太师级
巳阅读
2025-07-24
高金路
太师级
保护环境,保护鸟类。
202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