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时,管路突然凝血可不是小问题 —— 不仅浪费透析时间,还可能因失血导致贫血,严重时甚至要紧急中断治疗。其实做好这几件事,能大大降低凝血风险!
1. 透析前 “抗凝药” 细节要记牢
肝素是透析时常用的抗凝药,但剂量不是 “一成不变” 的。如果透析前发现皮肤有瘀斑、牙龈出血,一定要提前告诉护士,可能需要减少肝素用量;反之,若最近频繁便秘(用力排便会激活凝血),医生可能会适当增加剂量。别隐瞒身体变化,抗凝药调对了,凝血风险先降一半。
2. 透析中别乱动,保持 “血流平稳”
透析时身体移动幅度过大,可能导致针头贴壁、血流不畅,这是管路凝血的 “导火索”。想咳嗽或翻身时,先轻轻按一下穿刺部位周围,动作放缓;若感觉针头处刺痛,及时叫护士调整,别自己硬扛。双手尽量放在舒适的位置,别长时间弯曲手臂。
3. 日常控制 “高凝因素”,从根源预防
脱水、高血脂、高血糖都会让血液变 “黏稠”,增加凝血概率。透析间期别吃太咸(避免脱水),炒菜用橄榄油(每天不超 20ml),血糖高的肾友要严格控糖(糖化血红蛋白<7%)。每周查一次血常规,若血红蛋白过高(>110g/L),及时告诉医生调整促红素用量,避免血液过度浓缩。
4. 管路凝血信号要警惕
透析中若发现管路内血液颜色变深、有小血块形成,或机器频繁报警 “血流不足”,别犹豫,立刻呼叫医护人员。早期处理能避免凝血范围扩大,减少血液丢失。
做好这几点,既能让透析更顺畅,也能减少并发症。把凝血风险降到最低,透析才能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