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球气候变暖的衍生影响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另外两种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这两个名词现在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那究竟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呢?
其实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由于地球自转方向,太平洋盛行东南信风。来自东太平洋的暖流都会顺着东南信风流向西太平洋。在西太平洋沿岸附近聚集后,会形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陆地产生强烈的压差,推动暖流进一步向西太平洋移动。遇到来自西方的冷空气,就会变成雨和地。
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原本从东太平洋吹向西太平洋的东南信风会减弱,甚至被西北信风取代。此时西太平洋暖流无法向东运行,而是局部聚集,造成太平洋东岸大量降雨。另一方面,当西太平洋暖流减弱时,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将相应减弱,因此会将出现洪涝灾害。同时还会导致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海水温度异常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如下图所示)
目前,国际公认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是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地球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但当地球自转速度发生变化并减弱时,西太平洋的海水会因惯性继续向东运行,与由东向西运行的暖流抵消能量,甚至阻挡暖流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直存在的,有自己的峰年和谷年,全球气候变暖会增加其发生的频率,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是否会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一篇题为《最新研究称全球变暖加剧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中提到:“科学家表示,他们比以往更加确定全球变暖对特定气候模式的影响,因厄尔尼诺现象而导致的干旱及水灾将会越来越剧烈。”
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往往先后出现,拉尼娜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实际上,我们分析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机制,就是在分析赤道海洋海水增温的热量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分析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制就是分析海水降温的热量到哪里去了。热带赤道在源源不断吸收太阳光热的同时,不断地向中高纬地区传送热量,由此来保持平衡状态。但有时气候的变化出现与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不同的异常气候,明显加强了径向环流,使热带赤道向中高纬度地区传送的热量明显比常年偏多,因此出去的热量比进来的热量多,大气失去原来的平衡态,大气吸收热量明显偏少,那里的海水温度出现比常年明显偏低,这就是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实际上,拉尼娜现象的形成过程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在中高纬度地区,前者往往导致温度偏高干旱,生成的台风或飓风数偏多或出现强台风;后者往往导致温度偏低,低温多雨,生成的台风或飓风数偏少。在低纬度赤道或赤道附近,前者导致温度偏低,引发洪水;后者导致高温干旱。
其实,任何一种气象异常情况出现,它对气候变化都是通过能量多少去影响的,厄尔尼诺现象或拉尼娜现象也不例外,都是通过热带赤道向中高纬度地区传送的热量多少去影响那里的气候变化。传送的热量多少,随着它们整个过程中海水温度升降而改变,海温升高传递的热量偏少,海温下降传送的热量则会偏多。
总而言之,由于它们对气候变化影响随着当地海水温度变化而变化,而当地海水温度的改变属于自然因素,因此这两种现象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比较复杂。
既然全球气候变暖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四.守护共同家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需求的不断提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提高,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越加显露出来,我们自然不能坐以待毙。
企业以身作则。我们知道,金属冶炼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硫和硝的化合物,为了避免其对环境产生污染,某金属冶炼集团引进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设备,其所属子公司公司成功入选2019年9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国家绿色工厂”。并在2021年启动了烧结、球团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总投资7300万元,对100平方米烧结机烟气脱硫系统、14平方米球团竖炉烟气除尘脱硫系统进行改造,并增设烟气脱硝系统、预留烟羽消除系统,改造后颗粒浓度小于10mg/N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小于35mg/N立方米、NOx浓度小于50mg/N立方米,达到国家及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要求。
其上游公司加强采矿工艺、矿石二次破碎和运输环节管理,减少矿石损失,提高回采率和矿山资源利用效益,采矿回收率逐年提高。通过选矿技术改造,在原矿品位降低 1.72个百分点情况下,反而提高了选矿回收率,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以上是相关企业对于环境保护所做出的贡献,但是,地球是大家的,环境保护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难道我们只要求相应企业有所作为吗?企业的力量毕竟还是微弱的,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才会有大的收获。但是作为我们个人,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在能源使用上,我们应主动向清洁能源靠拢。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可为家庭提供热水,风能发电正在为城市电网注入绿色动力,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能从源头减少对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绿色选择”可以更具体:选用能效等级高的节能电器,同样的使用效果下能大幅降低能耗;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人走灯灭间减少无谓消耗;电器不用时及时拔掉插头,避免待机状态下的“隐形耗电”。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日积月累就能有效削减能源生产环节的污染物排放,为洁净空气贡献力量。
交通领域的减排同样关键,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可谓明智之举:地铁大运量、低排放,轻轨和公交车能有效减少路面车流,共同降低单位人次的碳排放。对于短距离出行,步行或骑自行车不仅零污染,还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针对机动车本身,需加强尾气排放检测力度,严格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老旧车辆,从硬件上减少污染物输出;同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其电力驱动模式能彻底告别尾气污染,随着充电设施的完善,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新选择。
农业生产中的环保措施也不容忽视。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仅会污染土壤和水源,挥发到空气中还会形成有害气体。因此,需科学控制用量,推广绿色植保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生态与收成的双赢。秸秆焚烧曾是困扰多地的“季节性难题”,浓烟中含有大量颗粒物和有毒气体,严重影响空气质量,通过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加工成饲料或生物质燃料等综合利用方式,既能变废为宝,又能从根本上解决焚烧污染。此外,在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应主动减少烟花爆竹燃放,那些绚烂的烟火背后,是大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瞬间释放,选择更环保的庆祝方式,让节日的空气同样清新。
最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大气环保的宣传员和践行者。积极参与社区、学校或环保组织开展的宣传活动,通过分享知识、案例讲解,让更多人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方法,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当“保护大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凝聚起全民共治的强大力量,让蓝天白云成为生活的常态。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确,全球变暖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因为全球变暖是真的会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我们没有办法去逃避这个话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难道真的要等到地球容不下我们的时候,我们才开始行动吗?在此,我提倡大家,防范于未然,莫要等到地球不适合我们生存的时候才开始后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本文部分参考文献如下(排名先后顺序为引用顺序):
5.《最新研究称全球变暖加剧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13年10月16日中国新闻网
6.《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分析和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计算机时代》2012年第8期周洪祥 浙江省计算技术研究院(部分内容参考此论文,报告中并未引用原文内容)
7.《THE CLIMATE CASINO》——William D.Nordhaus(部分内容参考此书,文中并未引用原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