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逐渐成熟,下一代通信技术6G的研究与探索已经展开。6G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商用,其突破性的传输性能、革命性的网络架构、创新的通信范式,将对音视频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催生创新应用场景。
按照移动通信产业“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的发展节奏,国际电联于2023年6月完成了《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以下简称建议书),即大家熟知的“全球6G愿景”。作为6G纲领性的文件,建议书汇聚了全球6G愿景共识,描绘了6G目标与趋势,提出了6G的典型场景及能力指标体系。6G将实现人、机、物的连接,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连接,将感知和人工智能等能力融合到网络中,成为承载新用户、赋能新应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移动通信演进路线
1、6G七大目标
6G系统将推动实现包容性、泛在连接、可持续性、创新性、安全性、隐私性和弹性、标准化和互操作、互通性等七大目标,支撑构建包容性的信息社会,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2、6G九大趋势
6G用户和应用将呈现泛在智能、泛在计算、沉浸式多媒体和多感官通信、数字孪生和虚拟世界、智能工业应用、数字健康与福祉、泛在连接、传感和通信融合、可持续性等九大趋势。
3、6G六大典型场景
6G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沉浸式通信、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泛在连接、人工智能与通信融合、感知与通信融合六大场景,与国内“万物互联,数字孪生”理念高度契合。
IMT-2030 6G典型应用场景
3.1 沉浸式通信(Immersive Communication)
此场景扩展了5G的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涵盖了为用户提供丰富交互式沉浸视频体验的用例。典型用例包括:
①沉浸式XR通信、远程多感官呈现、全息通信
②以时间同步的方式混合传输视频、音频和其他环境数据
③支持独立语音传输
3.2 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Hyper 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此场景扩展了5G的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涵盖了对可靠性和延迟有更严格要求的专业用例。典型用例包括:
①工业环境通信,实现全自动化、控制与操作
②机器人交互、应急服务、远程医疗、输配电监控等应用
3.3 超大规模连接(Massive Communication)
此场景扩展了5G的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支持大量设备或传感器的高连接密度,根据用例需要不同的数据速率、低功耗、移动性、扩展覆盖范围以及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典型用例包括:
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能环境监测、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扩展和新应用
②支持各种无电池或长续航电池物联网设备的应用
3.4 泛在连接(Ubiquitous Connectivity)
此场景旨在增强连接性,以弥合数字鸿沟,可以通过与其他系统的互通来增强连接性。典型用例包括:
①物联网通信
②移动宽带通信
3.5 人工智能与通信融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mmunication)
此场景支持分布式计算和AI驱动的应用,包括不同来源的数据采集/准备/处理、分布式人工智能模型训练、跨IMT系统的模型共享和分布式推理,以及计算资源编排和链接等。典型用例包括:
①数字孪生
②辅助自动驾驶
③跨设备和网络的计算卸载
④医疗辅助应用设备之间的自动协作
3.6 感知与通信融合(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此场景利用6G技术实现广域多维传感,能够获取未连接物体的空间信息,以及联网设备及其运动状态和周边环境的相关数据。典型用例包括:
①辅助导航
②活动检测与运动跟踪
③环境监测
④为AI、XR和数字孪生应用提供环境感知数据和信息
网络感知使能新业务6G网络作为一个分布式神经系统,可以将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和网络世界融合起来,为未来“万物智联”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