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全国气象康养地图出炉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普及规划学科知识,提升公众规划参与意识和水平。
收藏

大家是否想过,您家乡的阳光、雨水甚至微风,可能都是天然的养生资源?在全球健康意识提升与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康养产业正高速发展。气象作为影响人类生理机能、心理健康与疾病发生的核心自然环境要素,对康养活动效果具有基础性、导向性作用。

7月23日,中国气象局对外发布“全国气象康养地图”。通过对过去30年、2400余个县域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显示,全国近七成的县至少具备1种气象康养资源,这充分彰显了我国大多数地区具备发展康养产业的天然优势。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辉介绍说,为帮助全国各地更好地了解和发掘优质气象康养资源,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建立了气象康养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从气象因素、生态环境、康养配套设施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划分出5类基于气候类型的康养资源。

5类基于气候类型的康养资源中,日光充足型的气象康养资源在我国最为丰富,全国三分之一的县(934个)具备该类型资源,河北、山东、新疆、山西、内蒙古等地均有丰富的日光康养资源。第二是夏季避暑型,609个县具备该类型资源,云南、内蒙古、甘肃、山西、青海等地的避暑康养资源最为丰富。第三是湿润温和型,392个县具备该类型资源,四川、云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资源丰富。第四是冬季避寒型,361个县具备该类型资源,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等地避寒康养资源丰富。第五是干燥清爽型,127个县具备该类型资源,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该类型资源丰富。这些康养资源有利于从不同方面降低疾病风险,改善情绪和睡眠质量,提高人体免疫力和修复能力。

过去几年,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联合试点地区对优质气象康养资源进行挖掘利用,希望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一是联合浙江磐安打造了“气象+医养”模式,建立了全国首个气象医养中心,助力当地获得联合国2024新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二是联合广东恩平打造了“避寒+温泉”模式,助力当地旅游业显著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