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暴天气
雷暴天气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通常伴随着滂沱大雨或冰雹,属强对流天气系统。雷暴是大气不稳定状况的产物,是积雨云及其伴生的大风、冰雹等天气的总称。强雷暴天气出现有时还带来雷击灾害,危及人身安全,损坏家用电器、电子设备,有时还引起火灾。形成雷暴的雷云在气象上称为积雨云。
二、雷击的危害
2.1雷击的形成
雷击是一部分带电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之间或带电云层与大地之间的迅猛放电。当天空有雷云时,由于地球大气电场场强与雷云场强的叠加,使雷云与地面之间形成很高的电压,当电压达到一定的程度,地回上突出的物体比较明显地产生尖端放电。同时,在电场作用下,少数带电的云粒也向地面靠拢,形成先驱注流,先驱电流的延续将形成电流的微弱导通,近而形成先驱放电,先驱放电通常只有一条放电分枝到达大地,当先驱放电到达大地或与大地放电迎面会合后,开始主放电,即形成雷击。
2.2雷击危害
雷云之间放电或雷云对大地上某物放电造成雷击,由于雷电的热效应、电动力效应、静电感应效应、电磁感应效应以及雷电冲击波等诸多破坏作用,使受雷击物以及受雷击物旁的其它物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的将造成火灾、爆炸,危及人、畜性命,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人体遭雷击的形式
一般人体受雷击有两种情况:第一是人体直接受雷击,第二是人体间接受雷击。
3.1直接雷击
当雷电先导放电通道端头下窜到离地面二三十米左右时,在周围无其它高于人体的物体时,人体便成了导体,雷电便对人体放电,形成人体直接受雷击。
3.2间接雷击
人体间接受雷击又有三种形式:
第一:接触电压
当雷击中某建构物,几十千安甚至上百千安的雷电流流经建构物引下钱、各种金属管道以及其它导体入地时,这些导体上会产生几万至几十万伏的高电压,这时如果有人接触它们,就会发生触电事故,危及生命。
第二:雷电反击
接受直击雷的金属体(包括接闪器、接地引线、接地体),在接闪瞬间与大地间存在很大的电位差,即两者间存在很高的电压。此电压对与大地连接的其它金属物体发生闪击的现象称为雷电反击。当雷击到树上时,树木上的高电压与它附近的房屋、金属物品以及人畜之间也会发生闪击,造成危害。在雷雨天气闲躲在大树下避雨而遭受雷击的事故经常发生,屡闻不鲜,其缘由即为上述的雷电反击现象。
第三:跨步电压
雷击中地面物,雷电流泄入大地后,在士壤中是以泄入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方式散流的,正因为此,雷电流在地面各点的电位是不同的。如有人站立或行走在落雷点附近,两脚间便有电压存在,即有雷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人体伤亡。
四、减少人体受雷击的几条措施
4.1遇到雷暴天气,当行走在空旷地带时,要遵循两条原则:
第一 不要使身体成为地面突出物,应尽量降低自身高度,肩上扛有金属器具时,应将金属器具低于身体平放。
第二 尽量减少身体与地面接触面,以防落雷有跨步电压产生。
最好的方法是在附近找一沟谷或凹地双脚并拢蹲下,这样既降低了自身高度,又减少了跨步电压的产生。
4.2有雷电活动时,金属栏架、建构物各种金属管道、潮湿的树木千万不能触摸、依靠,也不要到潮湿简易的小屋中避雨。
4.3 雷雨天气,当走入有高大建构物区时,离高大建构物距离要保持两米以上。如有大树, 则要与大树树枝叶保持至少两米以上的水平净距。
4.4 当打算外出或出游时,最好听听天气预报,安排好计划,以免碰上雷暴天气。有雷暴的天气时,不要到湖泊、河海处钓鱼或划船,也不要游泳。
4.5 当发现因雷击致使昏迷不醒的人时,要想法立即送往医院,紧急时刻要就地采取人工吁吸等急救措施。
五、 结语
天灾不可避免,但只要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得到加强,了解掌握必要的避灾知识,就可以有效地减轻灾害损失,做到不受灾或少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