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揭秘龋齿与口腔癌的联系,探索放疗后的生存之道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作者:郭晨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副研究员

审核:张 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想象一下,我们的口腔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每一颗牙齿都是城市中的重要“建筑”。然而,这座“城市”并非总是平静无事的。细菌,这些看不见的“怪物”,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机会破坏“城市”的安宁。龋齿,就像是细菌对“城市”的“墙体”进行了破坏,如果不加以修补,最终可能导致整个“城市”的崩溃。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则是这座“城市”的“防御系统”,它能够击退敌人,但同时也可能对“城市”的“基础设施”造成损害。而放疗后的口腔维护就像是“城市”的重建和修复工作,对于维持“城市”的健康至关重要。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龋齿的成因及其与口腔癌的隐秘联系

1.龋齿的成因:龋齿是典型的“细菌-宿主-环境-时间”共同作用下的慢性疾病。细菌黏附在牙齿表面形成了一层黏稠的牙菌斑,牙菌斑中的细菌会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进而逐渐侵蚀牙齿的硬组织,导致牙齿产生缺损。不过,龋齿的形成并不只是细菌的问题。饮食习惯、口腔清洁状况、唾液的分泌量和成分、牙齿的矿化程度,以及时间的积累,都会影响龋齿的发生与发展:频繁摄入糖分提供细菌代谢原料,口腔清洁不足导致牙菌斑堆积,唾液分泌量少或成分异常会降低对酸性物质的中和能力,牙齿自身矿化程度低则更容易被破坏。这些因素长期叠加,使得牙齿从表面细微损伤逐渐发展为明显缺损。

2.龋齿与口腔癌的关联:龋齿并不会直接导致口腔癌,但龋齿往往反映出宿主长期存在慢性刺激和不良口腔环境,而这些正是诱发口腔癌的重要条件。许多诱发龋齿的生活习惯(如高糖饮食、口腔清洁不到位、吸烟、饮酒等)也被证实是口腔癌的已知危险因素。如果龋齿长期未得到治疗,受损的牙齿边缘可能变得尖锐或粗糙,在说话、咀嚼或吞咽过程中不断摩擦口腔黏膜,诱发慢性炎症和局部组织异常增生,间接增加黏膜病变和癌变的风险。长期的炎症刺激还可能干扰黏膜细胞的正常修复机制,甚至诱发癌变。

二、放疗对口腔的影响

放疗是治疗口腔癌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疗法是用放射线(如X线、γ射线、β射线等)产生的生物效应杀灭、抑制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但同时也会损伤部分正常细胞。因此,在放疗过程中,口腔癌患者的口腔黏膜可能会受到严重伤害,变得脆弱和易受感染。患者的牙齿可能会因为放射线的辐射而变得敏感,甚至出现脱矿现象(即牙釉质中的矿物质流失,牙齿表面会呈现白垩色的改变),导致牙齿松动或断裂。唾液腺的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使口腔变得干燥,增加龋齿和口腔感染的风险。

三、放疗后的口腔维护

口腔癌患者需要及时通过放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并要高度重视放疗后的口腔维护。通过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食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并及时治疗口腔问题,可以有效预防放疗后的口腔并发症,促进康复。

1.保持口腔清洁:每天至少刷2次牙,使用柔软的牙刷和含氟牙膏。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保持口腔湿润:放疗可能导致口腔干燥,因此放疗后患者要多喝水,可使用人工唾液或口腔保湿剂,并避免吸烟和饮酒。

3.避免接触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过热、过冷、辛辣和尖锐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放疗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

5.及时治疗龋齿和牙周病:在放疗前,治疗龋齿和牙周病,以减少放疗后口腔并发症的风险。

在这场保卫口腔“城市”的“战役”中,我们自身就是至关重要的守护者。通过了解和掌握龋齿、放疗以及口腔维护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这座“城市”的健康与美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俄体镇科普88888
太师级
2025-07-24
smxh676
大学士级
阅转
2025-07-25
科普何沅金
太傅级
了解下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