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谭爷爷(化名)因头晕、上睑下垂、吞咽困难再次住进了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这已是他确诊重症肌无力后的第10次入院。虽然重症肌无力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医生强调:科学的家庭护理是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本文将从日常护理、紧急处理、心理支持等方面,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一份实用的居家护理指南。
重症肌无力的典型信号
重症肌无力最典型的特点是“晨轻暮重”——早晨症状较轻,傍晚或活动后加重。常见症状包括:
1.眼部:眼睑下垂、视物重影(约50%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
2.吞咽与呼吸: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若呼吸肌受累,可能引发呼吸衰竭(需高度警惕)。
3.肢体:四肢无力,严重时无法站立、抬手。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加重,需及时关注并记录。
日常护理5大核心
1.安全第一:严防跌倒与窒息
居家环境改造:清理地面电线、杂物,浴室铺防滑垫并安装扶手,床边放置呼叫铃(方便患者求助)。
进食技巧:选择软食或糊状食物(如蒸蛋、烂粥、蔬菜泥),避免干硬、带渣食物;进食时保持坐直或稍前倾,小口慢咽,餐后用温水漱口(防食物残留引发误吸)。
2.精准用药:按时按量,不擅自调整
核心药物注意事项: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需严格按时间服用(如餐前30分钟),漏服可能导致肌无力突然加重。
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不可自行减药、停药(突然停药可能诱发危象),服药后及时漱口(防口腔真菌感染)。
记录用药反应:准备笔记本记录服药时间、剂量,若出现腹痛、肌肉抽搐、心慌等不适,立即联系主治医生。
3.活动与休息:“少量多次”,不逞能不躺平
活动遵循“20-30分钟活动+10分钟休息”原则(如散步、简单肢体伸展),避免过度疲劳(疲劳会直接加重肌无力)。
每天练习腹式呼吸:平躺时双手放腹部,用鼻深吸气(腹部鼓起),再用口缓慢呼气(腹部收紧),每次5-10分钟(增强呼吸肌力量,降低呼吸衰竭风险)。
4.预防感染:感染是病情加重的“导火索”
避免交叉感染:流感、肺炎高发季少去人群密集处,外出戴口罩;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需提前咨询医生)。
口腔护理:用软毛牙刷早晚刷牙,饭后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漱口(尤其吞咽困难者,需家属协助清理口腔)。
皮肤护理:长期卧床或活动少的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骨突处(如臀部、脚踝)垫减压垫,预防压疮。
5.症状监测与定期复查:给医生“精准参考”
日常记录:家属可制作表格,每日记录以下内容:
肌无力加重的时间(如傍晚是否更明显);
吞咽、呼吸是否顺畅(有无呛咳、气短);
用药后症状是否缓解,有无新出现的不适。
定期复查:按医生要求定期到院(如每3-6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肌力评估,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紧急情况处理:两种危象,分秒必争!
1.肌无力危象(最危急!死亡率高)
**表现:**突然出现呼吸费力(感觉“吸不上气”)、口唇发紫、大汗淋漓、说话声音微弱。
**处理:**立即拨打120!让患者保持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清理口鼻分泌物(用纸巾或棉签),若家中备有简易呼吸气囊(医生建议准备),可在急救人员指导下使用。
2.胆碱能危象(药物过量导致)
**表现:**肌肉震颤、呕吐、腹痛、瞳孔缩小、流口水。
**处理:**立即停药!联系急救车送医,告知医生“服用的药物及剂量”(提前将药盒放在显眼处,方便快速告知)。
心理与营养:给患者“双重支撑”
**1.心理支持:**别让“心病”加重“身病”。
患者可能因眼睑下垂(影响外观)、吞咽困难(无法正常吃饭)产生自卑、焦虑,家属需多鼓励(如“今天你自己喝了半杯粥,比昨天进步了”)。
协助加入正规病友群(如医院推荐的患者组织),让患者通过交流获得信心(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营养支持:**吃对了,也是“辅助治疗”。
多吃高蛋白、高钾食物(如鸡蛋、鱼肉、香蕉、菠菜)——肌肉需要蛋白质“修复”,钾元素能维持肌肉功能。
吞咽困难严重时,将食物打成泥状,或用增稠剂调整食物质地(避免稀薄液体引发呛咳)。
少量多餐:若一次吃不多,可每天分5-6餐(保证营养摄入)。
重症肌无力虽然需要长期管理,但只要做好“科学护理+规范用药+定期复查”,患者完全可以维持正常生活。家属的耐心照护、患者的积极配合,就是对抗疾病的最强力量。愿每一位患者都能在科学守护下,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彭梦玲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