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扁桃体一年肿8次,医生说要手术,切了会不会免疫力垮掉?”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担心。
扁桃体,这个位于我们咽喉两侧的小肉团,它是免疫系统的“前哨站”,尤其对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平时默默无闻,一旦发炎却让人痛不欲生。
扁桃体为何被称为“保护者”?
01外敌拦截
当细菌、病毒(比如流感病毒、链球菌)通过口腔入侵时,扁桃体先一步启动防御,调动免疫细胞围堵消杀,减少病菌深入体内的风险。
02免疫“备课”
它会记住病原体的“特征”,帮助身体产生针对性抗体,相当于给免疫系统“存知识点”,下次遇到同类病菌能更快反击。
扁桃体从“守护者”变成“麻烦制造者”?
发炎其实是扁桃体和病菌激战的“战损报告”。但如果它反复“负伤”甚至“叛变”,就会从保护者变成麻烦制造者:
急性扁桃体炎
- 咽喉剧烈疼痛,吞咽时加重
- 扁桃体红肿,可能有白色脓点
- 高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
- 下颌淋巴结肿大
慢性扁桃体炎
- 反复咽喉不适
- 口臭
- 低热
- 可能引发肾炎、风湿热等并发症
扁桃体到底该切吗?
“切了免疫力会下降吗?”这是最多人的顾虑。其实是否手术,关键看扁桃体是否从“有用”变“有害”。
符合这些情况,建议果断切:
反复发炎
一年发炎超7次,或连续两年每年超5次,每次都要靠抗生素、输液缓解,喉咙肿痛、发烧成了家常便饭,连吃饭、说话都受影响。
炎症反复发作会导致扁桃体纤维化、增生,摸起来硬邦邦,还可能引发口臭(细菌滋生)、咽部异物感。
肿大的扁桃体可能堵塞气道
孩子睡觉打鼾、张口呼吸,甚至呼吸暂停(憋醒),长期缺氧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
成人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问题。
引发全身“连锁反应”
如果扁桃体成了“病菌仓库”,炎症可能扩散到全身,诱发风湿热、肾炎、心肌炎等并发症,这时候,留着它反而会连累心脏、肾脏!必须及时切除止损。
这些情况,先别急着切:
偶尔发炎(一年少于3次),通过休息、药物能快速好转;
5岁以下儿童,扁桃体仍在发挥免疫作用,除非症状极严重(比如呼吸困难),优先保守治疗。
切完扁桃体,免疫力会变差吗?
很多人担心“切了就没防线了”,但其实:**扁桃体只是免疫系统的“辅助岗”,不是唯一防线。**随着年龄增长(尤其10岁后),它的免疫功能会逐渐被其他淋巴器官(比如咽喉部淋巴组织)替代。
临床数据显示,切除反复发炎的扁桃体后,多数人的免疫力不会下降,反而因摆脱了反复感染的困扰,身体状态更稳定。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科主任、武汉民生耳鼻喉专科医院医疗院长姚行齐教授特色的扁桃体被膜下剥离术,能够借助被膜天然间隙,完整摘除扁桃体,手术创伤小,能完整去除病灶(包括膜内病变组织),保留免疫功能。
温馨提示
武汉民生耳鼻喉姚行齐教授提醒您:扁桃体的“去留”,从来不是“要不要切”的纠结,而是“它是否还在好好保护你”的判断。如果它反复发炎、阻碍呼吸、诱发并发症,别犹豫,及时找医生评估,该切就切;如果只是偶尔“小感冒”,做好护理让它休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