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肝货”来袭!做好这几点帮你远离“肝”扰,守护你的“小心肝”

湖南医聊
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
收藏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将向公众宣传“病毒性肝炎可防可治”科学理念,普及防治知识,增强公民自我防护能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

小张看着体检单上的“乙肝大三阳”的结果,想起这些年来常有的乏力感,懊悔地叹了口气——原来肝脏的求救信号,早就悄悄亮起过红灯。

我国约有86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每10人中,就有1人受到病毒性肝炎的威胁。共餐会传染乙肝吗?丙肝真的可以治愈吗?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肝病科邓芳主治医师带大家科学认识病毒性肝炎。

一、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已明确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即HAV、HBV、HCV、HDV、HEV),它们的传播途径、发病特点和危害各不相同,但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二、五种病毒性肝炎的核心区别

重点提醒:

甲肝/戊肝:管好嘴就能防。

乙肝/丙肝:别公用牙刷、针具,疫苗(乙肝)和药物(丙肝)是“克星”。

三、身体出现这些信号,可能是肝脏在“报警”

但需注意:慢性乙肝、丙肝常“悄无声息”,很多人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不适时可能已发展为肝硬化。因此,高危人群定期筛查非常重要。

四、如何预防?

1.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手段

甲肝、乙肝有疫苗可预防:甲肝疫苗适合儿童、餐饮从业者等高危人群;

乙肝疫苗是新生儿必打疫苗,未接种过的成人(如医护人员、经常输血者)也建议补种;

丙肝、丁肝、戊肝目前尚无疫苗,预防需靠切断传播途径。

2. 切断传播途径

甲肝、戊肝: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生熟餐具分开。

乙肝、丙肝、丁肝: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看病、纹身、拔牙等选择正规机构,确保器械严格消毒;拒绝毒品,不共用注射器;性生活做好防护;孕妇若有乙肝,及时进行母婴阻断(可有效降低胎儿感染率)。

3.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处理

乙肝、丙肝高危人群(如乙肝患者家属、长期服药者、透析患者等)建议定期查肝功能、病毒标志物(乙肝五项、丙肝抗体)。

慢性乙肝、丙肝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病情进展。

五、大家关心的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1:日常接触(如握手、共餐)会传染乙肝、丙肝?

错!乙肝、丙肝不会通过共餐、拥抱、咳嗽等日常接触传播,不必过度恐慌。

误区2:乙肝“小三阳”比“大三阳”更安全?

错!病情严重程度不取决于“大、小三阳”,而要看病毒载量、肝功能和肝脏损伤程度,需通过检查评估。

误区3:丙肝治不好,只能等着肝硬化?

错!目前丙肝可通过口服抗病毒药物治愈,疗程短(8-12周)、副作用小,早发现早治疗几乎可100%康复。

误区4:肝炎疫苗打一次管终身?

错!我们以乙肝疫苗为例,乙肝疫苗并非接种一次即可终身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一般可提供至少10年的保护,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人群抗体水平会下降,不足以有效抵御乙肝病毒。年龄越大、免疫系统减弱等人群的抗体水平更加容易下降,所以我们应当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抗体水平检测,根据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接种。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肝病科曾松林主任团队提醒:病毒性肝炎虽然可怕,但可防可控。了解传播途径、做好预防措施、定期筛查,就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如果您有相关疑问或属于高危人群,建议及时就诊。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脾胃肝病科 邓芳 曾松林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评论
大思快跑
庶吉士级
已阅
2025-07-25
俄体镇科普88888
太师级
2025-07-25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大学士级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