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玉米棒子时,你是不是总把玉米须随手扔掉?这些看似无用的丝状纤维,其实是天然的 “宝藏”,在医药、饮食和生活中都有着独特价值。那么,玉米须到底是什么器官,它对玉米的作用又在哪里呢?
一、玉米的“爱情廊桥”
玉米须本质上是玉米雌花的花柱和柱头,正式名称叫雌穗花丝。当玉米植株进入生殖生长阶段,雄花先在植株顶部抽出,随风散播花粉。与此同时,植株中部的雌穗开始孕育,雌穗上面会生长出成百上千条纤细的玉米须,每一根玉米须都对应着一个玉米粒的位置。这些玉米须从雌穗苞叶中抽出,变成等待授粉的 “廊桥”。
所有玉米须并不是同时抽出的,而是位于果穗基部向上1/3部位的花丝最先抽出,然后向上向下延伸,最后抽出的是果穗最上部的花丝。
花粉随风飘落,一旦成功落在玉米须上,就会顺着这根纤细的通道,一路向下抵达子房,完成授粉过程。授粉成功后,玉米须的使命逐渐完成,颜色开始由嫩绿变为枯黄,质地也变得干硬。
二、结构上巧夺天工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玉米须的结构十分精妙,它表面密布细小的绒毛,各部位均能捕获空气中飘散的花粉。花粉被有黏性的花丝毛所粘住,而后迅速萌发,花粉管穿过萌发孔,进入花丝体内伸入花柱的组织中,或沿花丝毛外生长再直接穿入花丝中。花丝内部含有维管束,这些维管束就像一条条 “高速公路”,保障了营养物质和水分的运输。
玉米花丝发育首先从果穗中下部开始、然后是基部和中部、最后为顶部花丝,中、基部花丝发育同步。由于玉米果穗的中下部花丝最先抽出,授粉后会抑制上部花丝的发育和果穗伸长,造成穗上部籽粒败育且产生秃尖。
所以,吃鲜食玉米时你会发现,玉米棒子中下部的籽粒最大最饱满,其次是基部和中部,中部向上籽粒会越来越小,顶部基本都是发育不全的瘪粒。
三、功效不亚于玉米
完成受精任务后,玉米须是不是就成了“废柴”呢。虽然它对于玉米不再有多大的作用,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有很好的保健价值。
玉米须生长过程中逐渐积累了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生物碱等活性成分,为日后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在中医眼中,玉米须是利水渗湿的良药,常被用于辅助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玉米须提取物有助于促进尿液排出,减轻肾脏负担,还能调节血糖和血脂水平。比如,黄酮类物质可以抑制肠道对糖分的吸收,多糖成分则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对糖尿病患者十分友好。
除了药用,玉米须还能做成健康饮品。将新鲜玉米须洗净晾干,用开水冲泡,就能得到一杯清香的玉米须茶,不仅口感清甜,还有助于缓解身体燥热。在饮食上,玉米须也能 “大展身手”,煲汤时加入一把玉米须,既能增添独特风味,又能提升汤品的养生功效。
别再小瞧玉米须!这一根根不起眼的细丝,无论是在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还是在玉米被收获后,都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奥秘与实用价值。下次吃玉米时,不妨收集起来,解锁它更多的神奇用途。
参考文献
宋凤斌,戴俊英. 干旱胁迫对玉米花粉和花丝表面超微结构及两者活力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1):1~5
李金才,董海荣,王艳哲,等. 夏玉米花丝解剖结构与受精结实能力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3,11(1):57~59
杨美丽,王帮太,鹿红卫,等. 玉米自交系花丝及其结实性动态研究[J]. 农学学报,2024,14(1):10-14
赵树政,杨美丽,鹿红卫,等. 玉米杂交种花丝活力及其结实性动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4,40(6):36-41
李亚会. 玉米须多糖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5,51(5):39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