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遭遇暴雨洪水灾害,面对极端天气,掌握正确的避险知识至关重要。如果轻信经验或误区,可能反而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灾害应对不能仅凭直觉,正确的选择才能确保生命安全。
这里呼吁大家主动学习科学避险方法,及时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防灾指南,用准确的知识替代道听途说的误区。只有正确认识风险,才能有效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接下来咱们就看看面对大雨和洪涝时,有哪些常见误区,正确的做法又是什么。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户外遇到雷电天气了,要远离大树跑到空旷的地方?
真相:这种说法并不全面,遇到雷雨天气远离大树是正确的,但是也不应当跑到空旷地带。
在雷雨天,高大的树木有可能成为雷电攻击的目标,大风也可能将大树吹倒,因此在雷雨天远离大树是正确的选择。但是雷雨天在空旷的地带,人可能会成为一片区域里最高的物体,依然有被闪电击中的危险,因此在雷雨天气应当尽快进入建筑物内。如果是在野外没有躲避条件,也应当选择地势比较低的地方躲避,双脚并拢蹲下,让身体尽量靠近地面,减少被闪电击中的风险。
雷电大雨没带雨具时可以在树下躲雨?
真相:这样做并不安全。雷电大雨天在树下躲雨,可能会增加被雷电击伤的风险。
一方面,闪电的先导电流在向下寻找“目标”的时候,可能首先会和高大的树木接触,树木将成为闪电释放强大电流的通道。即便人体没有直接和大树接触,闪电极高的电压也可能会直接殃及大树周围几米范围的物体。除了雷电,下大雨的时候可能会伴随着大风,这可能使得树木枝干被吹断掉落甚至连整棵大树都被吹倒,掉落的树枝和倒下的大树可能会砸伤在树下躲雨的人。
暴雨时躲在车里等雨停更安全?
真相:这需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暴雨时车辆在低洼处,有可能被困在车内发生危险。
暴雨时躲在车里虽然可以避免被淋湿,但是如果车辆恰好处在地势低洼处、桥洞里,需要时刻关注车身外水位,如发现水位迅速上涨,应该迅速驶离低洼处或及时开门从车内出来。一旦水位高于车门,会对车门产生压力,阻碍车门向外打开,造成危险。
如果发现无法打开车门,可打开车窗、天窗逃生。需要注意的是,积水可能会导致车内电路故障,使得车窗无法开启,因此有必要在车内准备破窗器,以备不时之需。在使用破窗锤时,应当优先尝试砸破侧面侧窗而不是前面的挡风玻璃,以节约时间。
遇到山洪时要顺着山沟赶紧跑下山?
真相:不能这样躲避山洪,如果遇到山洪,要尽快向着垂直于水流的方向往高处跑。
山洪发生的时候向山下跑是非常危险的,洪水会顺着山沟一路高速向下,将人卷入其中。正确的做法是立即朝着垂直于洪水河道的方向,寻找地势高的地方向上跑。在容易发生山洪的地方游玩时要尽量避开山沟、河道之类的低洼地带,在出游前也应当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警。
如果在河道中游玩,发现周围的水位开始升高,应当立即朝着河岸的高处撤离,不要有丝毫犹豫,山洪发生时水位上涨可能会非常迅速,稍有迟疑就可能会导致灾难。
遇到泥石流爬到树上避险就不会被冲走了?
真相:这么做不会带来安全,在泥石流发生的时候,应当尽快逃离泥石流区域而不是往树上爬。
在洪水发生的时候,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逃离,还可以爬到大树上躲避,但泥石流和洪水情况不同。泥石流中夹杂着大量的石块和泥沙,破坏力比山洪强,在泥石流前进的道路上,树木和房屋都可能会被冲倒,因此在泥石流发生的时候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往树上爬,应当朝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尽快逃跑。在山区游玩的时候,一旦出现大雨,或者听到有异常的响声、有震动感,都应当尽快离开低洼地区,防止发生危险。
碰到泥石流要往空旷地方跑?
真相:千万不要这么做,如果遇到泥石流,选择逃生方向时不应当把空旷地当做目标地点。
泥石流发生时,首先应当迅速判断泥石流的方向,千万不能顺着泥石流方向逃生。应当朝着垂直于泥石流流动的方向撤离,并且尽量往这个方向上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跑。
另外,如条件允许,可选择树木较密集的区域作为临时避险路线。在坡度较缓、泥石流规模不大时,密集的树木有一定阻挡作用,增加逃生的机会。
同样的,如果有条件,尽量不要选择碎石多、土层厚的路线逃生,应当选择更加坚实的路面逃离。
洪水退去=警报解除?
真相:这个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洪水退去并不意味着警报解除了。
洪水退去之后,跟洪水接触的食品和饮用水可能会被污染,不能直接食用。被污染的土壤也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对此不能掉以轻心。而洪水的冲击以及长时间的浸泡,可能会对房屋的地基、墙体造成损伤,洪水退去之后依然不能轻易进入这些建筑物里居住。
即便房屋的结构没有受到损伤,洪水带来的潮湿环境可能会导致室内霉菌大量增殖,因此需要经过专业人员清理之后,才能居住。洪水退去之后,可能会留下玻璃渣等尖锐物品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所以即便洪水已经退去,依然有很多善后工作需要做,不能认为警报彻底解除了。
洪水退去后房子就一定不能住人了?
真相:这个说法太过绝对。洪水退去后房子能不能居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并不是所有房屋都不能住了。
可以肯定的是,洪水退去之后,不能轻易回到被水泡过的房屋里居住。因为洪水的冲击以及长时间的浸泡确实会对房屋的地基、墙壁造成破坏,这可能会影响房屋结构的承重能力。
另外,洪水浸泡之后可能会对房屋的电路造成破坏,潮湿的环境可能会滋生霉菌,洪水中也有可能夹杂污染物和病菌。因此,洪水退去之后,确实不应该贸然居住在被水泡过的房屋里。
但是如果经过专业人员检测之后,确定房屋可以居住,那么也不用太过担心。
洪水过后,被长期浸泡的生活用品只要晒干了就能用?
真相:这样做可能威胁健康,洪水浸泡过的生活用品需要经过消毒才能使用。
因为洪水环境中可能存在环境污染物以及各种病原体,因此直接接触洪水的锅碗瓢盆等用品是不可以直接使用的,需要清洗干净经过消毒之后再使用。另外,被子和衣服被洪水浸泡后,即便晒干了,里面同样可能会有病原体和污染物残留。在潮湿环境里还有可能会滋生霉菌,因此对于容易清洗的衣物,可以重新清洗干净,使用消毒剂浸泡之后再使用。对于无法彻底清洗的物品,比如床垫、沙发垫等,建议不要继续使用了。
被洪水淹没后的食物扔了可惜,可以拿来吃了应急?
真相:不能这么做,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不建议继续食用。
洪水可能会带来污染物和病原体,绿叶蔬菜的叶子很容易吸附污染物。对瓜果来说,污染物和病原体也可能会通过瓜果皮上的小裂缝进入食物内部,所以不建议继续食用被洪水浸泡过的瓜果蔬菜。在洪水中死亡的动物也有可能沾染致病菌,同时,在洪水的浸泡下有些动物的肉质已经发生腐烂,绝对不能因为“舍不得”就把它们吃掉,否则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
策划制作
作者丨小玮 科普创作者
审核丨许冲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