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百嘎丽“逐夏梦”|助力双节共融 科学之光照耀暖城

鄂尔多斯科技馆
收藏展览科技资料与实物,推广科普知识。
收藏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助力“双节共融”,厚植创新沃土,点亮科学梦想,鄂尔多斯科技馆以沉浸式科普新体验,助力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第二季度,从应急安全实训到航天科技探索,多场沉浸式活动吸引数千人深度参与,让科学知识从展台走向生活,让创新思维在互动中自然生长。

应急救护实训中心里,科普志愿者以情景模拟和儿歌口诀相结合的方式,生动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及气道异物梗阻处理技能。孩子们化身“安全小卫士”,在“剪刀、石头、布”的趣味互动中掌握自救互救知识。高校学子在模拟人模型上积极参与实操训练,从评估意识、判断呼吸到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步步严谨、环环相扣。企业职工通过模拟醉酒场景和互动体验,全面了解各类应急措施,切实提升了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对突发状况的急救能力。

地震科普空间内,通过逼真的模拟地震场景,大家亲身感受到了地震发生时地面的剧烈震动,深刻认识到地震灾害的巨大破坏力,并系统学习了地震发生前的预兆、应急避险的有效方法以及震后的自救互救技巧。


航空航天展厅内,青少年在讲解员的热情讲述中,深入了解火箭发射原理、飞机飞行机制以及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模型展示、多媒体讲解和互动体验等形式,了解了“神舟号”“天宫空间站”“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标志性项目,感受到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力量。

从幼儿园"科学萌娃"到高校科创团队,从中小学生实践课堂到企业安全培训,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的群体在科技馆完成科技认知的阶梯式升级。

作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鄂尔多斯科技馆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推动科普生态进化:深化"馆校协同"机制,与中小学共建"科学第二课堂",将地震模拟、急救实训等内容纳入实践课程体系;启动"企业科技赋能计划",为能源、交通等行业进行安全科技培训,提升科学素养与应急处置能力;打造"流动科普矩阵",通过大篷车等形式将优质科普资源输送至城乡各地,实现科普惠民。

当科技成为可触摸的震感、可操作的模型,科技馆正用沉浸式教育诠释科普本质——每个好奇提问都在延伸科学边界,每次实践都在浇筑创新基石。下一步,鄂尔多斯科技馆将持续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围绕公众关切,不断拓展科普内容与服务形式,打造更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的高质量科普活动,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