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每天膝盖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吗?
几乎可以说(除了躺着)你的膝盖,每时每刻都承受着比你体重更重的压力……
走路时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2倍
爬楼梯时,是体重的3倍;
跑步时,大约是体重的4倍;
蹲或跪时,大约是体重的8倍。
你很难想象,骨骼在运动时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油管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纪录片——《人体数字》,
里面描述了一个场景:
当你从高处跳下来时,骨骼承受的压力竟然有一吨重,相当于一辆小汽车的重量。
而运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对落地的情况,
那么如何安全落地才能让膝盖承受的压力更小更安全,
我们按照不同的体育项目的特点来具体分析:
巅峰时期的罗斯打球上天入地,但是也对他的膝盖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2012年他因左膝前十字韧带撕裂而赛季报销。
2013-14赛季他仅出场10场比赛便因右膝半月板受伤再次赛季报销。
2014-15赛季他也因右膝半月板受伤伤停。
罗斯的膝盖受伤,或许跟他的落地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
从动图可以看出,罗斯每一次扣篮后,他会习惯性的单腿落地,
这样的落地方式不断的对单个膝盖造成过大的压力,
久而久之在激烈的对抗下,加之长时间的疲劳,造成了后来的悲剧。
所以,我们能看到能够保持长久职业生涯的球员,在这些细节方面会做的更好,
比如已经打了18个赛季的詹姆斯,在强者如林的NBA纵横了近20载,
虽说也受过不少伤,但是同样飞天入的他,
在膝盖上却没有受过毁灭性的大伤。
除了强壮的核心力量以及赛后的恢复以外,
詹姆斯每次起跳后都尽量的保持双脚几乎同时落地,
减轻了不少对膝盖的压力。
跑步时如何调整好跑姿来保护自己的膝盖,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我们在落地的时候由于重力的关系,会给地面一个垂直向下的冲击力,而地面会给我们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会通过肌肉和关节的缓冲而消弭。但如果冲击力过大或者缓冲不当,这个反作用力可能就会给骨骼、关节带来损伤。
目前经常被讨论的3类触地方式是:
1、前脚掌着地
2、足中着地(或全脚掌着地)
3、后脚跟着地
不论这三种方式你选择那种,切忌触地时间越长,不但不利于PB,而且会因为触地时间太长而导致损伤风险会提高。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跑步总提倡提高步频,就是为了让触地时间更短,以柔克刚从而减少对膝踝等关节的压力提高你的跑步经济性。
羽毛球运动经常会突然启动、制动,技术动作转换快、变向多,应变多,特别是救球与起跳时,最容易让膝盖受伤。
具体应对措施:
①跨步救球,膝盖不要超过足尖
跨步是羽毛球的一个基础和特色的动作,一场比赛下来会被大量使用。跨步对膝盖冲击力,所以,一定要记住跨步时膝盖不要超过足尖。
②起跳落地,脚掌先着地
起跳后,落地时应该脚掌先着地,这样可以让脚得到很好的缓冲,起到保护作用,也有利于再次快速启动。如果脚跟先着地,不仅对膝盖有伤害,跟腱也很容易出问题。
更多运动干货请关注
爱跑猫科学运动专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