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说话不流畅,不自主的语言重复、延长、停顿等,造成说话困难,可能还合并存在情绪障碍、情绪异常等。
口吃有哪些高危因素?
1、家人有口吃;
2、说话不流畅持续半年以上;
3、说话不流畅发生在三岁之后;
4、有其他语音障碍:如构音障碍等;
日常生活中预防口吃有哪些方法?
1、与儿童对话时要减慢语速。儿童的语言能力还未达到成人水平,当成人语速过快时,儿童大脑对于语句的理解与组织需要时间,此时儿童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能就会说话卡顿。
2、要给予儿童说话的机会。
3、多关注儿童的语言环境,当儿童周边的人表现为口吃时就要警惕儿童出现口吃。
当出现口吃时,首先要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评估是否需要进行专业的口吃纠正训练。
不管是在医院做口吃矫正训练还是家长在家里给孩子纠正口吃,都需要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纠正要点:
1、家长或其他人与儿童对话时要放慢语速,并适当增加停顿的次数和时间;
2、对话时鼓励儿童表达与互动(通俗的理解为“你一句我一句”);
3、增加一对一的对话,减少多人对话;
4、对话过程中不要打断儿童;
5、与儿童说话时要慢一点,轻松一点。放松训练可以消除儿童的紧张情绪;
6、当孩子表达观点或分享事物时,我们要给予适当的回应;
儿童在2—4岁初学语言时出现口吃现象,一般是暂时性的口吃,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家长不要大惊小怪,不要表现得非常重视,家长的重视或指责可能会加剧口吃。但是到了幼儿晚期或学龄初期,儿童仍旧有口吃现象,就不能放任自流了,尽早带着孩子去医院评估,学习一些专业的训练方法帮助孩子康复。